又作五犯、五犯聚、五眾罪、五種制。
即:波羅夷(梵 prjika)、僧殘(梵 saghvaea)、波逸提(梵 pyattika)、波羅提提舍尼(梵 pratideanya)、突吉羅(梵 dukta),總括比丘之二百五十戒及比丘尼之三百四十八戒。
(一)波羅夷,意譯為斷頭,乃戒律中最重之罪,犯者如斷頭,永遠擯棄於僧團之列;即比丘戒中之四波羅夷、比丘尼戒中之八波羅夷。
(二)僧殘,為次於波羅夷之重罪,犯者如人被他人所殘,僅存咽喉,猶有殘命,得賴僧眾為其行懺悔之法以除其罪;即比丘戒中之十三僧殘、比丘尼戒中之十七僧殘。
(三)波逸提,意譯為墮,謂犯者墮於寒熱地獄;即比丘戒中之三十捨墮及九十單墮、比丘尼戒中之三十捨墮及百七十八單墮。
(四)波羅提提舍尼,意譯作向彼悔,犯者須向其他比丘懺悔;即比丘戒中之四提舍尼、比丘尼戒中之八提舍尼。
(五)突吉羅,意譯為惡作,謂身口二業所犯之過,此戒難持易犯,常須念學;即比丘與比丘尼戒中之二不定、百眾學、七滅諍等。
此五篇加上偷蘭遮(梵 sthltyaya)偷蘭遮[意譯作大障善道,即犯波羅夷、僧殘而未成就之罪]。
或更由突吉羅開立惡說而成七聚,即身所作之罪為突吉羅,稱為惡作;口所說之罪則稱為惡說。
依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卷中一之一所載,篇、聚之異,乃取均而名篇,據雜而名聚。
一般即以五篇七聚總稱戒品。
參考資料: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712010272103
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煩請通知,將移除本文。感謝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