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以巴戰爭之由來(一) 背景介紹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間的戰爭由一九四八年五月十四日以色列立國起從無間斷。
近年哈馬斯等激進伊斯蘭組織多次發動自殺式襲?,殺害以列人民,以色列又持?背後有美國支持揮軍進攻巴勒斯坦,造成大量傷亡,難民不計其數。
相方態度強硬,和平談判大大受阻。
以巴戰爭是近代持續最久的一場戰爭,超過半世紀,是中東土地上最重要的戰事,多國亦涉牽其中,情形相當復雜。
以下將由歷史民族,宗教、國際政治等各方面來析戰事之由來。
(二) 戰事由來之分析歷史民族二國之歷史要數至公元前二十世紀,最早定居在巴勒斯坦土地上的是閃米特族的迦南人。
至公元前十三世紀腓力斯丁人在海邊建國。
其後希伯來各部族遷入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王國。
接?又被巴比倫人和波斯人統治過,至公元七十年,羅馬入侵耶路撒冷,六十五年後,猶太人被逐出巴勒斯坦土地。
公元六二二年,阿拉伯人?敗羅馬佔領巴勒斯坦,這些人就是現今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祖先。
十九世紀末,歐洲出現了大規模反猶太主義浪潮,而猶太復國主亦隨之興起。
一八九七年,第一次世界猶太復國主義者代大會投票決定將建國于巴勒斯坦,這年,亦被視以巴戰爭開始之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巴勒斯坦淪為英國的委任統治地。
一九一七年,英贊成在巴勒斯坦建一猶太國家,但巴人反對。
至一九三六至三九年,猶太人在歐洲被納粹德軍殺害,數十萬猶太人湧至巴建猶太社區。
二次大戰後的一九四七年英國將巴交予聯合國。
同年聯合國通過一八一號決議:一九四八年八月一日英軍撒出巴國,後在該地上建阿拉伯國和猶太國。
而耶路撒冷則由聯合國管理。
一九四八年五月十四日,以色列宣佈建國。
可是在土地分配問題上,聯合國偏袒以色列,故于以建國翌日,阿拉伯聯盟國:埃及、伊拉克、黎巴嫩、敘利亞及約旦揮軍進入巴勒斯坦。
此為第一次中東戰爭,而以則稱之獨立戰爭。
因阿拉伯各國內部不和,以又得蘇聯支持,戰事至九四年七月結束。
結果愈八成土地歸以色列,另約旦河西岸歸約旦,而加沙地帶歸埃及,百萬斯坦人被逐出國家成為難民。
其後,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先後再爆發四次中東戰爭。
而以巴之間的突數十年間未停止過。
另四次中東戰爭如下:一九五六年十月廿九日,以在英法唆使下入侵埃及西奈半島,第二次中東戰爭爆發,至五七年三月撤軍。
一九六七年六月五日,以向埃及、敘利亞和約旦發動突襲,第三次中東爭爆發,以入侵巴約旦河西岸、加沙地帶、耶路撒冷約旦管區,埃及西奈半島和敘利亞的戈蘭高地,使五十萬阿拉伯人淪為難民。
一九七三年十月六日,埃及和敘利亞在眾多阿拉伯國支持下,向以色列反擊,第四次戰爭爆發,又稱十月戰爭,最後由于西方大國插手,在十月廿五日停戰。
一九八二年六月六日,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第五次中東戰爭,結果以軍佔領黎巴嫩一狹長地帶。
地理位置巴勒斯坦位于亞洲西部,東接約旦,東北與敘利亞為鄰,南接亞喀巴灣,西南連埃及,西瀕地中海,北與黎巴嫩接壤,為亞、非、歐三洲結合處,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一九六七年第二次中東戰爭中,以軍入侵聯合國分判給巴的土地並佔領約旦河大部份水源地區,由于中東地區氣候乾旱,水源問題亦成為衝突原因之一。
宗教以色列的猶太人都信奉猶太教,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則信奉伊斯蘭教。
在以巴衝突中,其一最主要問題是三大宗教聖城耶路撒冷的位置。
猶太教徒認為祖先亞伯拉罕早於三千八百多年前巳居於此,耶路撒冷是耶和華賜予他們的地方。
而基督徒則認為此處為耶穌生活,傳教和遇難的地方。
在伊斯蘭教角度而言,那是先知穆罕默德登七重天之地,為麥加、麥地那之後第三聖城。
巴多年來要求以遵守聯合國第二四二號條約,撤出六七年入侵的土地,卻不得要令。
八八年巴自行宣布建國,定都耶路撒冷,得一百三十國家承認,可是巴沒有自己真正的領土。
二千年,沙龍造訪東耶路撒冷伊斯蘭教聖地阿克薩清真寺,惹起阿拉伯國強烈憤怒並引致大規模流血沖突。
派系組織一九六四年巴人為了重返家園,開始了武裝鬥爭,五月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目的要在巴領土上消除猶太復國主義。
自此,以巴雙方展開了數十多武裝鬥爭,至九一年在各國斡旋下,開始了漫長而困難的和平談判。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成立。
此為激進的宗教和政治組織。
哈馬斯信奉伊斯蘭教,主張暴力鬥爭,目標建立一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獨立巴勒斯坦國,拒絕承認以色列存在。
哈馬斯成員約三萬人,多年來積極策劃以以軍為目標的示威和恐怖襲擊包括自殺式爆炸襲擊,暗殺猶太人。
八九年哈馬斯精神領袖艾哈邁得亞辛被以軍逮捕。
在反抗鬥爭中,哈馬斯與巴解組織並肩作戰,直至九三年巴解簽署了奧斯陸條約,哈馬斯卻反對和談。
零一年哈馬斯暗殺以旅遊部長,及後被巴宣布為非法組織。
和平進程 一九九一年十月馬德里中東和會名開,以巴第一次進行和平談判,確立土換和平基本原則。
一九九三年九月十三日,以巴于奧斯陸簽署"巴勒斯坦自治原則宣言",巴勒斯坦在杰里科實行自治。
一九九四年五月四日,巴解主席阿拉法和以總理拉賓于開羅簽署"加沙杰里科自治原則宣言",以于此地撤軍,雙方政權互相承認。
一九九五年九月廿八日,雙方于華盛頓簽署擴大巴勒斯坦自治範圍的協議,以軍撤出約旦河西七座社要城鎮。
一九九一年一月十五日,阿拉法與以總理內塔尼亞胡在雷茲簽署了"布希倫協議",以在該地撤軍。
一九九八十月廿三日,雙方簽署"懷伊協議",規定巴勒斯坦保障以色列,打擊恐怖活動。
一九九九年九月五日,阿拉法和以總理巴拉克簽署了"沙姆沙伊赫協議",以方繼續於約旦河西撤軍。
二千年二月十五日,以方修建加沙海港,聯接加沙和約旦河西岸的安全通道,而巴亦答應捉拿恐怖份子。
二千年七月,以巴美在戴衛營開會,因耶路撒冷,邊界劃分,猶太人定居點前途,巴難民和水源問題未能達成協議。
二千年九月廿八日,以強硬派領導人沙龍進入伊斯蘭教聖地引發衝突。
零一年三月,沙龍上台任以總理,以巴關係再度?化。
零一年五月,美提出"米切爾報告",要求雙方立即停止衝突。
六月,再提出"特尼特停火計劃"要求巴制止馬斯及伊斯蘭聖戰組織的恐怖活動,而以須結束對巴自治區的封鎖。
零二年三月廿八日,沙特王儲阿卜杜拉提出阿拉伯和平倡議,以要撤出六七年入侵的巴領土,讓巴獨立並建都東耶路撒冷,阿拉伯各國便承認以。
由於沙龍採強硬政策,以上三項均沒有實行。
政治背景以色列元首為西摩卡夫卡,於二千年上任。
以色列政府現主要由國內七大政黨組成。
其中三大政黨: 利庫得集團,以色工黨和沙斯黨資料如下:利庫得集團于一九七三年成立,曾在七七、八一和九六大選中勝出執政,九六年主席為內搭尼亞胡,九九年十月沙當上主席,並于零一年二月當選總理至今。
以色列工黨於一九三零年成立,四八至七七、九二和九九年執政,九二年主席為拉賓,九九年主席則為巴拉克,現任主席佩雷斯。
沙斯黨,八四年成立。
一直與其他黨組聯合政府。
對以色人民來說,最重要的是安全問題,代表利庫得集團的沙採強硬立場,信奉武力。
利庫得集團于九九年敗于工黨,內塔尼亞胡辭去主席職務,沙龍上任,沙阻撓中東和談,使工黨的巴拉克談判不成,在零一年乘機上台。
工黨佩雷斯希望以政治途徑解決問題,可是其影響力不大。
沙龍一直表示承認巴建國,可是只同意建一個沒有軍隊、沒有對外關口主權的國家。
沙又於零一年九月下令謀殺哈馬斯領袖又派軍圍攻阿拉法住所。
九一一事件後,沙又持住打擊恐怖主義的旗幟,多翻入侵巴勒斯坦自治區,令以巴局勢幾近失控。
在巴勒斯坦方面,阿拉法于五九年組織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六九年任巴解主席,七三年兼任巴勒斯坦革命武裝力量總司令。
八九年當選總理至今年三月阿巴斯接任。
阿拉法于九四年曾得諾貝爾和平獎,儘?身和談,國內被受巴勒斯坦激進勢力和阿拉伯輿論批評,指責他在和平進程上聽命美國。
巴勒斯坦內部各派武裝力量林立,各有政治主張和目的,不聽從以阿拉法為首的自治政府。
國際政治英美是最早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國的國家,因以色列的獨特地理位置和美想插手中東,一直支持以,在政治上,也在軍事上。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卻不容擁有軍隊,一直只靠激進組織策劃如人肉炸彈等的"恐怖活動"來反擊。
美支持以另一原因是現在美執政的共和黨主要代表富人,國內上流社會的猶太人在政界有強大影響力,還有,以長期替美購買軍火,使軍火商大大得益。
再者,中東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簡直是西方的工業命脈。
故美對俄、歐等大國在中東問題上一直排擠,減低他們的影響力。
然,各國近年都積極造訪中東參與和談,一方面為了石油,另亦乘機減低美在中東地區的勢力。
(三) 解決之法一直以來都相信只有美的影響力才能解決這場持續數十年的衝突。
對以色列來說,執政的原教主義者根本不會理會國際社會的要求,他們只關心猶太人的利益。
而美保守黨又不敢得罪國內具影響力的猶太人。
美國在國際反對聲中選擇支持以色列,本來,美勢被國際社會孤立和需面對阿拉伯石油國聯手報復的危機,可是,九一一事件後,美和以色列以反恐為由分別進軍阿富汗和伊拉克,而以軍則乘機炮轟巴勒斯坦自治區。
現美掌握了伊拉克的石油使中東和平問題更為複雜。
為了不被歐洲各國孤立,美國總統布殊近日到約旦主持中東?會,以色列立即釋放一百名巴勒斯坦人囚犯又答應柝卸十個猶太人移民點。
和談似乎重露曙光,可是翌日伊斯蘭聖戰組織、哈馬斯和猶太原教主義者分別反對協議。
以巴之間的衝突是民族之間的鬥爭,任何大國亦解決不了,也許兩族的宗教領袖作出呼籲可幫上一把。
http://wingyin.idv.hk/israel.htm
法院|華航|美國|台北|新聞|
喬巴參考資訊: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02319306
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煩請通知,將立即移除。感謝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