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巴 [巴蛇吞象]是甚麼意思? [巴蛇吞象]是甚麼意思?
人心不足蛇吞象  這是一條形容人的貪欲的俗諺。

明代羅洪先有詩雲:“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臨頭螂撲蟬。

”  一般認爲,“人心不足蛇吞象”是從成語“巴蛇吞象”演變而來的。

“巴蛇吞象”源自《山海經海內南經》,其原文是這樣描述的:“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

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

”與“人心不足蛇吞象”有關或相近的諺語還有:“人心不足,得隴望蜀”;“人心不足,有了五穀想六穀”;“人心高過天,想做皇帝想成仙”;“人心難滿,欲壑難填”;“人心節節高於天,越是錢多越愛錢”;“人心不足蛇吞象,貪心不足吃月亮”等等。

這些諺語講的都是人心不足,或人的貪心不足,欲望無限,沒有止境。

作爲諺語的使用者,一般都是從其消極的意義,或是以一種對人批評的口氣說出類似的諺語的。

正如民間流傳的關於“人心不足蛇吞相”的故事:傳說從前有一個農民,上山去砍柴的時候見到一條已凍得發僵的小蛇,他一時動了惻隱之心,便把它帶回家中,給它溫暖,餵養了一段時間。

後來小蛇長成了大蛇,生活在一個山洞裏,洞口長出了一棵神奇的靈芝。

人們都想得到這棵靈芝,只是因爲有這條大蛇在那裏守護,誰也不敢近前去採取。

後來這事被當時的皇帝知道了,就貼出了一道皇榜,說誰能采來這棵靈芝,就會有重賞。

那個曾救過大蛇的農民想得到皇帝的賞賜,就去找大蛇,求大蛇把靈芝送給他。

大蛇爲了報答他的相救之恩,便把靈芝給了他。

這個農民把靈芝獻給了皇帝,得到了大批的金銀財寶。

又過了一些日子,皇后的眼睛害了病,禦醫說只有龍蛇的眼珠才能治好。

皇帝又想到了那個獻靈芝的農民,就讓他去挖那條大蛇的眼睛,並許諾他事成之後封他爲宰相。

這個農民發了財,便又想著當官,就又到山上來找大蛇,央求大蛇給他一隻眼珠。

大蛇念往日的恩情,便又忍痛讓他挖去了自己的一隻眼珠。

皇后的眼睛治好了,農民也就當上了宰相。

他養尊處優,盡情地享受著榮華富貴。

後來他生怕自己哪一天死掉,會丟下這萬貫家產,於是便想得到長生不老之法。

他聽說吃了龍蛇心就能長生不老,於是就又到山上去找大蛇,要求大蛇再給他一顆心,使他能夠長生不老。

大蛇見他如此貪心不足,就張開口讓他去挖。

這個貪心不足的宰相真的要去挖大蛇的心,但結果是被大蛇吞進肚子裏去了。

因而就有了“人心不足蛇吞相”之說。

“蛇吞相”與“蛇吞象”講的都是人心不足,貪得無厭,欲望無邊。

在這裏,可看出諺語所反映的我們民族傳統的觀念和價值觀。

貪心不足必會自食惡果,貪心是受指責遭唾棄的惡劣品質。

古人有許多與此有關的訓戒:如“貪人敗類”,“貪色爲淫”,“貪貨棄命”,“貪愛不祥”等等。

與此有關的俗諺也很多,如“貪小失大,貪嘴肚泄”;“貪字近貧”;“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等等。

因而,戒貪戒欲是民間的一條倫理準則,而這也是此條諺語所包含的教育作用。

參考資料http://resource.tengtu.kmedu.net/statics/jspx/xxpd/xkjx/x3sp/x3sp21/02/kzzl2.htm
相傳古時有巴蛇能吞食大象,經過三年,象的骨頭才被吐出。

見山海經⶙海內南經。

巴蛇身軀瘦長,而象的體形龐大,後世將這種以小吞大的情形,用來比喻人心的貪婪無度。

喻世明言⶙卷二⶙陳御史巧勘金釵鈿:梁尚賓看這場交易,儘有便宜,歡喜無限。

正是:貪痴無底蛇吞象,禍福難明螳捕蟬。

亦作巴蛇吞象、巴蛇食象。


巴蛇吞象比喻人心貪婪無度。

http://140.111.34.46/chengyu/mandarin/fulu/dict/cyd/4/cyd04579.htm#

靈芝的功效,雙鶴靈芝,白鶴靈芝,葡萄王靈芝,靈芝多醣體,靈芝寶貝,靈芝品牌,鹿角靈芝,靈芝孢子,靈芝 樟芝靈芝,世事臨頭螂撲蟬,巴蛇吞象,人心不足蛇吞象,大蛇,羅洪先,貪心,諺語,長生不老,得隴望蜀

主旨|成語|字義|題目|詩詞|邀請函|發音|例句|字彙|辯論|注音|稱謂|相似|解釋|怎麼唸|大綱|意思|造句|怎麼說|部首|辭典|對聯|隸書|古文|筆畫|文言文|楷書|語句|

喬巴

參考資料: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12603477
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煩請通知,將移除本文。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知識收藏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