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紀人 呂祖五品仙經 (本五品仙經出自三十二卷版全書) 呂祖五品仙經(本五品仙經出自三十二卷版全書) 呂祖全書五品經小序天地人之數。

不外於五。

天有五星。

地有五行。

人所具有五官。

所秉有五性。

所接有五倫。

相生相尅。

相反相成。

五之時用大矣哉。

呂祖所以有五品之演也。

天君泰然。

百體從令。

首揭觀心除妄於品端。

妄心既除。

可以下手速修。

故次之以開基採藥。

煉藥必須爐鼎。

故次之以煅鼎煉爐。

爐鼎恐人錯會。

誤入旁門。

一切色相。

不可執著。

故次之以空形虛命。

空色兩忘。

陽神出現。

幾非在我。

靜以俟之。

修仙之能事畢矣。

故以脫胎出陽終焉。

而皆不外於一心。

品雖有五。

實由得一。

猶之五行一陰一陽也。

陰陽一太極也。

太極本無極也。

其條理細密。

義蘊幽深。

括盡萬卷道藏真詮。

豈第闡八品未闡之奧已耶。

人而無志於道則已。

有志於道。

其可不盡心乎。

五品仙經序楚會城北武勝門外。

東行半里許。

有觀曰棲真。

背山面湖。

茂林修竹。

居民鮮少。

遊跡罕至。

觀不甚大。

而清幽寂靜。

愈於諸方。

洵仙真棲息之勝地也。

曩時郭外有傅生者。

夙具靈根慧性。

雅慕呂祖。

與附近同志諸人結呂祖社請乩。

康熙己未歲。

祖偶遊楚疆。

見紫氣浮空。

知有達人。

因飛鸞而降。

一時歸依法席者。

多屬儒冠。

稱盛會焉。

嗣是闡演五品仙經。

傅充正待。

祖因密示伭要。

復語往因。

傅於言下頓悟。

既了明根性。

侍演愈虔。

祖遂因之不闡洞微。

極宣奧妙。

按五行五常之數以定品。

法河洛爻象之義以繪圖。

以人心為一身之主。

妄念乃障道之原。

觀心除妄。

崇根本也。

開基採藥。

示真功也。

煅煉爐鼎。

明丹穴也。

空形虛命。

忘色相也。

脫胎出陽。

聖胎已成。

愈宜戒謹。

功圓行滿。

待詔飛昇也。

經文雖少。

而義蘊幽深。

括盡修真之妙諦。

由昔侍演五品。

有傅生善知識在焉。

遂蒙呂祖之曲施寶筏。

溥利群氓也。

學者敬而信之。

深思而力究之。

其於道也。

亦庶乎有得矣。

沙羨一行子黃誠恕謹序五品仙經原序棲真大典。

五品功成。

奉孚佑大帝勅曰。

前在毘陵等處。

勅演八品。

窮裡究源。

除氛正氣。

大道昭新。

宗風洞達。

今在鄂州。

誨及弟子。

拔眾苦惱。

故演五品。

以闡八品未闡之奧。

說八品未說之秘。

寶筏至此。

洩盡伭伭之微。

登極宗門之趣也。

且天地之數。

生剋於五伭。

曰金木水火土。

儒曰仁義禮智信。

釋曰生老病苦死。

故易亦曰。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演茲五品。

正合生剋之理。

生生無窮之道。

子等敬而持之。

當體慈腸。

無忘菩心。

三復勅旨。

大帝之垂憐三楚者。

百倍五陵矣。

敬錄於左。

以廣同志云。

五品圖象  圖象代補  五品經讚玉蟾真人讚稽首頂禮。

孚佑帝君。

駕鶴乘鸞下白雲。

闡教指迷津。

楞伽音聲。

喚醒諸盲人。

大函真人讚慧日威光寂照尊。

導師能作世間眼。

欲於苦海 設津梁。

故向伭關宣秘典。

優缽那華一現時。

頻伽迦陵音宛轉。

靈苗枯槁幾欲摧。

雲際晴飛法雨點。

丹霞紫氣白雲間。

萬籟無聲天語響。

合目冥心聳耳聽。

銷盡浮生顛倒想。

吾儕聞法法喜生。

鵠立鵷班皆雀躍。

伎樂時如天樂鳴。

空花欲作天花落。

群迷心病頼師療。

靈章字字皆丹藥。

願與十方諸眾生。

同證金仙無上覺。

末刦仙從師口生。

威神功行難思議。

吾儕若欲報師恩。

當度眾生無數億。

帝前太史真人讚天人教主。

大聖純陽。

伭機奧旨賴宣揚。

苦海正迷茫。

流浪無航。

仙子示津梁。

 九重霄闢勅演棲真大典拔濟苦海洞妙伭微仙經觀心除妄品第一爾時演正帝君。

因下界凡迷。

機巧變詐。

如鬼如蜮。

兇狠毒惡。

如狼如虎。

造諸愆尤。

舉世皆然。

惟楚為甚。

己未之秋。

上帝震怒。

命司過諸神。

歷察人民罪案。

盡依天律註定劫數。

其在劫眾生。

不可勝紀。

帝君大慈。

垂涕奏曰。

下方生民。

非不欲斷惡修善。

趨吉避凶。

無奈至道難明。

狂心難遏。

是以恣念亂為。

罹諸業網。

獲罪昊天。

容臣下凡。

默與群盲。

明指修身養性之訣。

存理遏欲之道。

庶使眾生易悟易曉。

自能銷除妄念。

調伏狂心。

不惟能脫苦縛。

若人行持不退。

竟可登仙成佛。

伏惟聖主。

勅臣施行。

帝德好生。

欣准師奏。

師出。

左掖柳真人稽首曰。

今古仙佛。

哀愍眾生。

已曾宣說無限妙法。

欲冀眾生。

聞法受持。

免墮輪迴。

無奈眾生不肯信受。

反加誹謗。

是以轉增惡趣。

墮大地獄。

今慈尊雖有神通願力。

縱使一身具千手眼。

又安能援天下之沈溺耶。

師曰。

諸仙諸佛所說經法。

辭義幽伭。

濁世眾生。

根鈍智淺。

不能通曉。

且歷代仙佛所說大道。

尚有未闡之秘。

令我下凡。

一則明指聖賢心法。

一則敢闡仙佛秘旨。

縱有妄洩天機之罪。

倘得眾生超舉。

何辭一身謫降。

真人聞言。

且悲且喜。

於是帝君率諸天神王真仙聖眾。

降於十月初九吉辰。

謂諸大弟子曰。

一切眾生。

背覺合塵。

虛生浪死。

燒煑於火宅之內。

汨沒於苦海之中。

皆由眾生縱貪瞋癡。

自戕心性。

使客塵覆卻明珠。

迷雲蔽住杲日。

是以流入諸趣。

無有出期。

我視眾生如所生子。

豈忍爾等墮於輪迴。

受諸苦惱。

故為闡說仙佛奧旨。

我作醫王。

療爾心病。

爾等冥心諦聽。

當為爾說。

一切眾生。

欲求長生。

須體大道。

欲體大道。

先須觀心。

觀心之法。

眼欲返視。

耳欲返聽。

鼻欲返聞。

舌欲返嘗。

意欲返觀。

神光一出。

即使返照。

妄念一起。

即使返覺。

古人云。

不怕念起。

只怕覺遲。

念起即覺。

覺之即無。

故當一念將萌。

勿令更生枝葉。

即迴光內燭。

而妄根頓滅。

道伭居士曰。

一出便收來。

既歸須放下。

龍虎經曰。

至妙之要。

先存後忘。

先存之以虛其心。

次忘之以廓其量。

此古聖之至訣也。

是以欲滅諸妄。

務在觀心。

釋氏曰。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故一妄照了。

即一妄之真如。

一念覺了。

即一念之菩提。

陰符經曰。

秉靈燭以照迷情。

持慧劍以割愛慾。

迷情既破。

靈燭可忘。

愛慾既斷。

慧劍亦捐。

此皆觀心之法也。

既知觀心。

當明心體。

此心自無始以來。

無生無滅。

無去無來。

至虛至明。

至真至誠。

空空洞洞。

了了靈靈。

不可以有無而度之。

不可以色相而窺之。

窮之於天地之先。

莫知其始。

究之於天地之後。

莫知其終。

天地頼此而覆載。

日月頼此而照臨。

虛空頼此而廣闊。

萬靈頼此而變通。

三教聖人。

教人修道。

無非修此一心。

為眾生時此心不減。

為仙佛時此心不添。

釋氏云。

心精洞圓。

含裹十方。

體如虛空。

無有邊際。

當下便是。

動念則乖。

無奈眾生。

不識本心。

認賊為子。

以奴役主。

以妄累真。

是以輪迴生死。

無有休息。

深為哀愍。

仙師說經已畢。

時有五雲覆室。

瑞色縈堂。

如是莫來佛子。

出班讚曰。

闡經度劫。

好生為心。

笛音落處消塵氛。

仁慈孚佑尊。

仙佛咸欽。

拔濟無平等。

莫來佛子。

暨真仙神王。

皆大歡喜。

作禮信受而退。

開基採藥品第二自有身來。

喪性離命。

七魄拔舍。

三尸敗戶。

六賊乖搏。

四大幻渺。

長者以短。

壽者以夭。

清者以濁。

智者以愚。

失乎聖父聖母之氣。

而純乎凡父凡母之氣。

是以知飲知食。

無異披毛戴角。

惟聖人以道全形。

以術延命。

竊無涯之元氣。

續有限之形軀。

脫凡父凡母之氣。

而純乎聖父靈母之氣。

故煉性煉形。

不難成佛成祖。

須知此身未生之先。

一呼一吸。

氣通乎 母。

既生之後。

一呼一吸。

氣通乎天。

人能靜坐圜內。

於無為無妄中。

返心內照。

自有如電如露。

一點真陽。

勃然引入伭關。

透乎長谷。

竟乎泥丸。

化為玉液。

琤琤然降於五內。

即鼓巽風。

驅一切三關九竅之邪。

蕩一切五臟六腑之病。

且必以神馭氣。

以氣定息。

呼吸出入。

隨其運轉。

任他太極虛空。

打成一片丹基。

如春氣之生核。

神龍之養珠。

故紫陽真人曰。

金鼎湯常煖。

玉爐灰怯寒。

以其打成陽址。

在乎用意煖之。

藏神守之。

故曰。

火冷由意散。

火起由意炎。

能知陽抽陰。

不怕藥不堅。

能知藥救火。

豈至燥金丹。

若夫採藥在乎有為。

始知無為方得有為。

南華經云。

至道之精。

窈窈冥冥。

道德經云。

幻兮冥兮。

其中有精。

夫精甚正。

真精乃真種。

真種乃洞洞。

真種雖洞洞。

採藥施其功。

夫真種何也。

或名陽精。

或名伭珠。

或名黃芽。

或名真鉛。

或名伭牝。

種種稱號。

莫可名窮。

凡有形動。

皆屬濁塵。

安可比同。

故雲房真人曰。

一身皆屬陰。

何處是陽精。

陽精能知象。

象象乃通明。

吾嘗曰。

幻幻冥冥生恍惚。

恍恍惚惚結成團。

團為真鉛。

佛曰菩提。

儒曰一貫。

伭曰種子。

若修真者不知種子。

非落空漢。

即枯坐漢。

未得歸根。

旁門汎汎。

本乎師傅。

無有正帆。

皆知子時窄。

不知子時寬。

能知活子時。

何怕藥無丹。

夫萬神已暢。

定有惡龍戰幾場。

血定伭黃。

將判猶未判。

男女正同房。

恍恍惚惚。

莫使奔放。

所謂靜而動。

抽出真陽。

添我真汞。

戊土能敦真鉛降。

趁我藥苗嫩。

急採入高巷。

玉虛真人曰。

真鉛與汞配。

藥裡煅金剛。

重陽祖師曰。

文武火侯默默實。

老嫩浮沈細細商。

仙師說經已畢。

時甘露下降。

諸仙稽首。

於是玉蟾真君。

出班端拱讚曰。

四生父母。

仁慈帝君。

闡演丹訣洩天文。

吐霧篆祥雲。

喝散氤氳。

霞客普忻聞。

玉蟾真仙。

及諸洞仙子。

皆大懽忻。

命在壇弟子。

虔誠持受而退。

鍛鼎煉爐品第三夫爐為偃月。

懸胎名焉。

伭牝聚焉。

嬰兒結焉。

顆珠成焉。

黃芽茂焉。

匪金匪鐵。

匪玉匪石。

匪砒匪砂。

黃庭為鼎。

煅爐氣家。

百脈交充。

三元會洽。

乾作鼎而坤作爐。

端養仙花。

且鼎無冰魄。

則陰液不生。

不生則火龍 靈根不長。

爐無玉蘂則陽氣不孚。

不孚則水虎命蔕盡屠。

故爐有陽。

升降以之。

鼎有陰。

闔闢成之。

一升一降。

一闔一闢。

青龍白虎。

金烏玉兔。

天魂地魄。

相抱留戀。

煉成至寶。

無二無一。

方許天真。

若夫火候。

必在工夫。

發火臍關。

運水頂顱。

當駕動河車。

離塵世尾閭之海。

移居天樓。

上崑崙之谷。

未得丹時。

須藉武火以鎔之。

巽風以吹之。

審其火之無不然也。

既得丹時。

須藉文火以養之。

神水以沃之。

若過則損之。

不及則益之。

決其火之無不然也。

故紫陽真人曰。

一十月工夫。

存杳杳綿綿之息。

三萬年氣數。

在來來往往之間。

海蟾真人曰。

卦行火候周天畢。

孕箇嬰兒鎮海田。

時莫月鼎真人。

出班端拱請曰。

大道無言。

至象無形。

有言必彰。

有形必明。

無使黑風一到。

墮孽淵塵。

龍者何也。

虎者何也。

烏者何也。

兔者何也。

魂者何也。

魄者何也。

祈師昭白。

以闡靈文。

師真曰。

離日為汞。

己土為汞。

以龍居水。

變化莫窮。

生生殺殺。

莫測其功。

雲行雨施。

風疾雷轟。

佛有毒龍。

伭有燭龍。

穴有火龍。

降其火龍。

以積寒汞。

降之者。

降其心中真火。

火性不飛。

則汞積。

汞積則龍潛。

龍潛則火純。

火純則陰滅。

陰滅則真鉛與真汞合。

真龍與真虎洽。

故曰。

不積汞無以取其鉛。

不降龍無以伏其虎。

戊土無名。

強名曰虎。

虎者鉛也。

坎也。

燥也。

烈也。

捐人肉骨。

傷人性命也。

易曰風從虎。

又曰履虎尾。

不咥人。

人能馴以豢之。

懼以循之。

則先天足而虎伏。

虎伏則鉛棲。

鉛棲則汞虛。

汞虛則虎神。

虎神則龍現。

龍現則虎騰。

虎騰則龍飛。

故無心真人曰。

對境無心。

一氣歸根。

萬神朝祖。

混混沈沈。

捧捧存存。

兀兀騰騰。

綿綿相續。

方是修行。

若道無烏兔。

烏兔乃名。

日月無象。

取象烏兔。

無漏云。

汞取金烏心內血。

鉛求玉兔腦中精。

悟真云。

先把乾坤為鼎器。

次搏烏兔藥來烹。

火龍真師曰。

坎內黃男名汞祖。

離中伭女是鉛家。

坎為乾父。

乾當混濛。

二陰旋之。

獨一陽居中為烏幹。

以能疾飛。

故能上下乎陽以成乾。

離為坤母。

坤當沌沈。

二陽週之。

獨一陰居腹為兔穴。

以能疾走。

故能上下乎陰以為坤。

故朗然真人曰。

男女異室。

決不生育。

鉛汞異爐。

決不成丹。

紫虛真君曰。

吾有黃婆。

守正媒之導其意也。

意引坎內黃男。

配離中伭女。

夫妻一媾。

即變純乾。

謂之取坎填離。

還我先天本體。

魂魄者。

陰陽之謂也。

聖人以魂運魄。

故能長生。

眾人以魄攝魂。

故多促殞。

魂晝寓目。

魄夜含肝。

寓目能見。

含肝能夢。

故聖人有覺無夢。

眾人有夢無覺。

與其夢中說夢。

不如覺裡尋覺。

蓋因魄有精。

因精有魂。

因魂有意。

因意生魄。

魄也。

魂也。

龍也。

虎也。

烏也。

兔也。

二也。

一也。

故長生真人曰。

夜深龍吟虎嘯時。

速駕河車無暫歇。

指伭篇云。

奔走氣海名朱驥。

飛入泥丸是白鴉。

故吾曰。

天魂生白虎。

地魄產青龍。

運寶泥丸住。

搬精入上宮。

仙師說經已畢。

時鳳舞鸞翔。

瑞雲漫空諸仙歡喜。

於是莫月鼎真人。

出班稽首。

作禮讚曰。

偃月爐中熾焰騰。

又非柴碳又非薪。

吹噓不用外調息。

煅煉還須內養神。

奼女騎龍旋鼎外。

金翁跨虎奔壺心。

海田馭鶴搜寒玉。

西土留烏鎔兌金。

法按屯蒙添抽度。

功旋壇墠有無形。

丹還九轉明珠燦。

光遍千山琪樹春。

蓬島點石驚羽客。

塵寰闡教度群生。

願今世世聆伭奧。

願化人人體聖心。

願起沈痾蘇白骨。

喝開鐵鎖鬼魂升。

讚願說畢。

同諸仙作禮而退。

空形虛命章第四初學修真。

暫滅塵妄。

俗情碌擾。

百思 累紛。

乍坐圜內。

安意潛息。

若無工夫流通。

必至節壅關塞。

血瘀氣滯。

雖能返照。

照亦落空。

雖能闢基。

基無丹充。

充在伭膺。

伭牝得通。

竅竅是賴。

穴穴有功。

凡欲修真。

離諸苦惱。

應於陽谷未升時。

日關過人鬼。

龍眉仙曰。

大藥為丹本。

身中人鬼時。

能於此時。

呼吸自定。

默默兀兀。

萬神以寧。

順其自然。

定有瓊津。

滿口潄活。

用意下吞。

重樓引升。

膻中漸達。

中脘得烹。

神光用頓。

萬象已寧。

分腿至腎。

大拇指輪。

轉入湧泉。

即至腳跟。

循乎大腿。

尾閭合根。

過乎腎堂。

夾脊兩分。

送到兩肩。

兩肩指輪。

從腮腦後。

灌乎上頂。

復下明堂。

上腭以迎。

旋於手掌。

一齊停分。

伭膺即止。

一轉庂成。

所轉既足。

太極是混。

轉轉如之。

九轉丹成。

任我轉轉。

在乎煉形。

煉形有五。

金液煉形。

玉液煉形。

太陰煉形。

太陽煉形。

觀心煉形。

惟一不傳。

一曰真空煉形。

道君曰。

外其身而身修。

忘其形而形存。

清靜經曰。

內觀其心。

心無其心。

外觀其形。

形無其形。

無形形空。

無心心空。

天地空。

太古空。

虛空空。

地獄空。

人鬼空。

任有無常。

無處追蹤。

以此長年。

壽算無窮。

宏忍大師曰。

會運身者。

如運甕然。

身處甕外。

則甕身活。

身處甕中。

則身甕死。

以其能空。

則滅者生。

不空。

則生者滅。

又曰。

粉碎虛空。

蓋此虛空。

未著境時。

本具粉碎之體。

不必立意。

更求粉碎。

抑此虛空。

已著境時。

或失粉碎之體。

止冥冥心。

令復粉碎。

此皆真空煉形之訣也。

四祖曰。

一切煩惱業障。

本來空寂。

六祖曰。

凡夫即佛。

煩惱即菩提。

前念迷即凡夫。

後念悟即佛。

前念著境即煩惱。

後念離境即菩提。

古仙曰。

能空殢幻軀。

金剛不了身。

紫陽真人曰。

一粒靈丹吞入腹。

始知我命不由天。

又曰。

業障成空寂。

閻羅縱我生。

夫人但患此身不空。

一包膿血。

隨去隨來。

劫劫翻弄。

任他黑風穿動。

是以古佛前仙。

真正功候。

罔不言空。

今闡鄂州。

示吾弟子。

奧旨伭伭。

宗風洞洞。

仙佛大道。

闡此經中。

爾諸弟子。

信受研窮。

粉碎形骸。

鎔冶虛空。

當知大道。

即是真空。

念起為幻色。

念滅即真空。

真空是何面目。

冰消水靜相同。

仙師說經已畢。

時瑞氣騰空。

異香滿室。

諸仙端拱信受而退。

於是玉清真人出班而讚曰。

死性性生機。

守命潛虛息。

究竟無一物。

寂靜空萬慮。

能虛黃芽長。

能空真種慧。

龍虎相濟合。

男女成婚配。

欲擒寒玉魄。

趁此陰陽濟。

孕箇混沌團。

烹之恍惚意。

綿綿無寒閒。

默默常如是。

劈開太極圖。

超出四大內。

現體金剛燦。

洞洞齊天地。

仙佛真秘奧。

誰識箇中趣。

萬物不能縛。

五行無所制。

成仙豈二訣。

入聖同一氣。

師今垂訓詮。

廣度諸愚昧。

稽首法座前。

願人長受持。

脫胎出陽品第五火候既足。

真胎欲產。

嬰兒在胎。

涵養既久。

延滿十月。

脫出其胞。

由太伭而昇天谷。

是謂真人。

即所謂主人翁也。

佛曰。

耽人。

伭曰嬰兒。

即所謂真種子也。

蓋嬰兒當遷。

胎兒易鼎之時。

透太伭關。

劈開乾戶。

神光湧湧。

霹靂轟轟。

翻身躍出。

乃冥棲氣穴之間。

又開一混沌矣。

夫此穴乃神仙脫胎定息之關。

嬰兒安身立命之所。

原係熟境。

順路而歸。

赤子既安處靜域。

寂坐道場。

須密加護持。

慎於將養。

始則藉坤母黃芽以育之。

繼則斂天地生氣以哺之。

此感彼應。

發邇見遠。

其中赤子。

一呼一吸。

一升一降。

一往一來。

一動一靜。

罔不自若。

必須觀心除妄。

直到水窮山盡。

絕無半點客塵煩惱。

則寂湛真常。

自在無礙。

伭竅嬰兒。

得大安穩。

蓋溫養嬰兒。

乃修仙首務。

勿使外緣所侵。

內妄所亂。

行住坐臥。

不可暫忘。

語默動靜。

不可稍忽。

若驪龍養珠。

慈母育子。

朝夕防衛。

寤寐顧復。

更須嚴守關元。

不可輕縱出去。

恐一出而迷途。

遂失舍而忘歸。

待歷年老成。

九載功完。

自有靈通變化之妙。

陽神出現。

了卻真空。

成金剛不壞之體。

天地同壽之翁。

既登仙闕。

混入凡塵。

施我法乳。

推我赤誠。

汲引後學。

普度眾生。

三千行滿。

八百功成。

丹書宣詔。

白鶴來迎。

羽軒載我。

金光逼人。

異香缥緲。

天樂雜鳴。

湘靈鼓瑟。

玉女吹笙。

左有絳節。

右有霓旌。

飛昇金闕。

同歸始青。

仙師說經已畢。

諸仙稽首。

皆大歡喜。

於世桂英仙真。

出班端拱讚曰。

闡經度劫。

恩遍十方。

諸神仙子列成行。

同聲共讚揚。

鶴舞鸞翔。

紫氣滿蒼茫。

五品功成。

在壇弟子。

恭謝帝恩。

虔叩真仙神王。

自願信受而退。

附傅先生傳棲真會傅先生者。

江夏人也。

淳樸質直。

不事文飾。

業岐黃。

好道。

雅慕呂祖。

居武勝門外。

與附近陳元芳。

杜國相。

劉九級等友善。

結呂祖社請乩。

附郭東行半里許。

有觀曰棲真。

前對沙湖。

後倚鳳凰山。

水漲一碧千頃。

退則緣隄柳陰中行。

可以至觀。

傅與諸同志常茲雅集。

先是呂祖雲遊過楚。

見會城東北隅。

紫氣燭天。

知有達人。

康熙己未。

祖遂尋紫光凝處而降乩焉。

傅之根因。

隔世已不自知。

即祖亦未發。

一日會眾朋集。

傅以他事為監壇熊師所責。

傅惟命。

無何祖至。

演典未畢。

忽奉上帝召。

語祖曰。

予有道友。

係西天古佛。

來此南贍度世。

歷今八百餘年。

現在汝處侍乩。

汝部下不知誤罰。

可速往諭之。

祖回壇。

大讓熊師。

即於沙盤密示伭要。

傅言下頓悟。

語密不傳。

及下堂禮謝。

祖不敢受。

卒受一拜。

傅後入定。

遍歷寰宇。

時而天宮。

時而西土。

靈異頗多。

不能殫述。

聊舉一二事。

會中一人艱嗣。

祈祖方生一子。

數歲痘危篤。

舉家哀求於傅。

祝祖曰。

既已與之。

何又令一家號泣。

為是夜即見王天君者。

執痘神擊之。

次日遂愈。

赴壇稱謝。

又伭帝七品仙經。

奉上帝命文帝代演。

祖協贊。

每一品畢。

命送傅閱。

內有文帝所易原演字句。

傅曰。

原文儘好。

文帝聞之。

即悉刪除。

仍其舊。

其為呂祖。

文帝欽服如此。

傅嘗語人曰。

西方二佛。

化身南鄉民家。

不知何人有緣得遇。

又云。

將來尚有佛典演。

是以涵三諸道友。

力請祖懇佛開闡。

今所傳禪宗正指是也。

傅又嘗曰。

西方有金蓮寶臺。

後五百年方登此。

棲真會眾咸師事之。

涵三亦多有覲其道範者。

後閩省大旱。

傅愍其凶。

出神往救。

禾勃然生。

遂有秋。

上帝以其侵權。

特啟寶林移西土。

奉佛召回。

臨行題詩曰。

自入南閻八百秋。

甫一句。

妻子環泣。

擲筆而逝。

曩因色身現在。

故其誥不列於經。

及西歸後。

他經有載其誥者。

次上皇誥後。

曰。

寂皇大天尊。

素○高上帝前涵三演禪宗告成。

降宮。

黔楚合會。

復一至。

每遇大會。

祖命繕表通誠。

今其子孫遇聖節。

則在棲真誦經不輟。

一行子曰。

異哉。

傅先生之來去也。

降自西土。

既經數世。

歷千年。

而金蓮寶臺。

猶必化後五百歲而後登。

又何其遙遙也。

豈所謂蜉蝣天地。

旦暮古今者耶。

吾友宋體誠。

嘗從先生遊。

聞其生平渾渾爾。

噩噩爾。

固無異於人也。

乃其所以異於人者哉。

 五品仙經終

經紀人

參考資訊: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712010984946
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Blog,煩請通知,將移除本文。感謝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知識收藏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