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樂餅食譜 請問金門的「七餅」是什麼東西?

請問金門的「七餅」是什麼東西?

是指有七種餡料的餅嗎?

原料是什麼呢?

吃過的大大覺得好吃嗎?


金門人的春捲 ~春捲(七餅菜)之製作~ 許玉昭老師提供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是清明時節追思先人的最佳心情寫照,金門社區大學服務促進社學員在講師許玉昭帶領下特選在清明前夕4月2日,假金瑞大飯店自助餐廳現場傳授學員,金門春捲(七餅菜)製作,吸引近40人參與,而清明祭祖、吃春捲是金門傳統習俗,由來不詳,大概和「立春設春盤」的習俗有關,唐「四時寶鏡」有記載:「立春日,食蘆葫、春餅、生菜,是『春盤』。

」意思是說每到立春這天要和麵桿餅,把薄餅放在瓷盤裡,在餅上鋪上一層美味可口的菜蔬,這就叫做『春盤』,也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春捲,金門民間另一說法,先賢蔡復一才高八斗,得罪權勢,罰他抄書,蔡復一先賢雙手併用,沒有時間用手吃東西,蔡夫人以拭餅皮包餡餵蔡復一,所以民間傳說吃拭餅是先賢蔡復一太太所發明的,有此一說,許玉昭說金門人吃「春捲」,又諧音「七餅菜」、「擦餅」,昔日就只清明節這天吃春餅。

清明要祭祖,要拜拜,每戶要拜十多處的神明,在金門鄉村習以為常,婦女們就要忙著刀切紅蘿蔔、豌豆、芹菜、五花肉、蒜苗、菜球、豆腐干、春筍、香菇等春捲的餡料,如蒜苗、香菇的香;豌豆、芹菜、竹筍的脆;菜球、紅蘿蔔的甜;豆腐干的嫩;這樣的搭配,當就輕易地征服齒頤胃腸。

做「七餅菜」,這些蔬菜份量的比率是有大小輕重的。

其中最大宗的是蒜苗,沒有蒜苗的七餅菜難以下嚥,一盤清香響脆「七餅菜」,蒜苗末的量是其他蔬菜的總合;而豌豆末、芹菜末不能太多,否則整盤「七餅菜」就糗黃味;竹筍絲是時令新鮮,摻了它才會清、香、脆;菜球末與紅蘿蔔末有它們搭配才甘甜,但份量過多,紅蘿蔔味就喧賓奪主了;摻加豆干絲,「七餅菜」才不會硬性,吃起來柔軟入喉,講究的人家,豆干切絲後,是舖在蒸籠上蒸的,如此才不會水水,因為豆干用煎的,嫌不夠鬆軟。

嚴格說來,一盤夠味的「七餅菜」,在味覺上是十分考究的。

當然,另有吃法,「七餅菜」添加五花肉絲,吃起來油油的,會有滑潤香味,這跟加純油是不同的,直接加油的七餅菜,用麵皮包起來,油會滴透,兩手油膩,那是倒盡胃口的事了。

如果還要加一點海鮮味,那海蚵是最佳的搭配了,農曆二、三月,金門的海蚵正是肥美細嫩的時候,海蚵燙熟,蚵油溢出,與菜末拌在一起,看來無形,吃來有味,那種味鮮甘美又不沾腥味的味道,直叫人齒頤留甜食不知飽。

「七餅菜」看重刀工,以細為尚,金門有句俗語「粗人沒倘切七餅菜」,刀面緊扣指節,鋒利的刃線快速落下,一下子,一堆細細鬆鬆的菜末成坵,但「七餅菜」必須分類切好,分盤裝盛。

落鼎也是分別炒,炒的時間,要注意火候,翻炒幾下就好,不可蓋蓋,否則太爛太老,菜的原色都走掉了,這不能炒得太老的另一個原因是,拜拜完後,要吃食還要加熱,預留空間。

而回鍋「七餅菜」也是有竅門的,昔日一大鼎的「七餅菜」和在一起翻炒,要以鍋鏟在中央挖出一個洞,讓菜透氣,如此才可收拾吃好幾天,現今,吃「七餅菜」已變成享受新鮮菜蔬的原味,吃少煮少,已無隔宿菜了。

「七餅菜」要以麵皮包成捲吃食,那七餅皮的好壞就干係重大,上等的七餅皮是薄又韌,這樣咬勁夠,菜油不會滴落滲出,而燙熱的「七餅菜」碰到厚層又硬性的皮,菜末捲起來破裂掉落,那豈不殺風景。

包七餅,如能加以佐料,如花生荖、貢糖、辣椒醬、甜辣醬等,那風味必然提昇,吃七餅,頗費工,祭拜祖先,有祀事,民俗一向慎重,在勤勞的農業社會,沾了祖先的光,也大快朵頤一番,從前的傳統是清明才吃,到後來上元、冬至、尾牙及想吃就吃,也慢慢吃開了,也許是生活較好過了比較有閒功了,也許有子孫親友,從台返金老人家、父母親,也會以作春捲、吃七餅,一解遊子鄉愁。


就是在金門清明會吃的春捲有時冬至也會吃跟台灣的有一點不太一樣

蔡復一,許玉昭,金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紅蘿蔔,金瑞大飯店,心情寫照,春捲,社區大學

可樂餅食譜

參考資料: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21718378
如有不妥請告知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立即移除。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知識收藏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