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世紀末﹐哈里發國家出現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即中國史書上所謂“黑衣大食”(750~1258的巴格達的阿拔斯哈里發王朝)﹑“綠衣大食”(909~1171的埃及開羅的法蒂瑪哈里發王朝)和“白衣大食”(756~1031的西班牙科爾多瓦倭馬亞哈里發王朝)。
在哈里發國家內﹐農民和奴隸起義到處興起﹐各地的封建主也紛紛割據﹐後經十字軍東征(1096~1291)和蒙古人的西征﹐阿拔斯王朝終於在1258年被旭烈兀所滅亡。
白衣大食 自穆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以後,勢力迅速擴張。
在他發動幾場“聖戰”後,阿拉伯半島的大部分就在伊斯蘭的旗幟下統一起來了。
強大的阿拉伯帝國建立起來了。
穆罕默德去世後,伊斯蘭教的內部逐漸分裂成多個派別,相互之間爭鬥不已。
後來出身倭馬亞家族的摩阿維亞取得了政權,當上了“哈裏發”。
從此以後,哈裏發不再由選舉産生,變成世襲制了。
這時的阿拉伯進入了倭馬亞王朝的統治時期。
倭馬亞王朝的主要支持者是敍利亞和埃及的大貴族,因此他們把首都遷至大馬士革。
倭馬亞主朝遵奉伊斯蘭教的遜尼派(正統派),崇尚白色,我國古代稱之爲“白衣大食”。
倭馬亞王朝的統治者殘酷地鎮壓了什葉派等不同派別的反抗,鞏固了哈裏發的統治。
並且在“聖戰”的號召下,不斷向外擴張。
七世紀下半葉至八世紀初,倭馬亞王朝全面出擊。
在東線,穿過伊朗高原,直抵帕米爾,甚至在中亞挫敗唐代中國都護府的軍隊,不過東侵的勢頭畢終究還是被哥舒翰指揮的唐軍所阻。
但在另一路,阿拉伯的軍隊深入到了阿富汗和印度河流域。
在西線,他們消滅了拜占廷在北非的駐軍,攻佔了迦太基,佔領了突尼斯直到摩洛哥一帶的北非地區,降服土著柏柏爾人(摩爾人),使他們改信伊斯蘭教。
接著,阿拉伯人又以柏柏爾的騎兵爲主力,跨過直布羅陀海峽攻入西班牙,征服西哥特王國。
爾後,又越過比利牛斯山,攻入法蘭克境內。
732年,在普瓦提埃附近被法蘭克宮相查理馬特打敗,退回西班牙。
到了八世紀的中葉,倭馬亞王朝已經膨脹爲地跨歐亞歐非的阿拉伯大帝國,它的版圖東起印度河流域,西臨大西洋,北起黑海和裏海南岸,南至尼羅河下游。
伊斯蘭教已由阿拉伯人自己的宗教發展成爲世界性的宗教。
倭馬亞王朝在初期哈裏發國家的基礎上,承襲了東方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國家機構。
哈裏發和從前一樣,集政治、軍事、司法和宗教大權於一身,另設宰相(維齊爾)一職,輔佐哈裏發統掌全國軍政大權。
地方行政大體沿襲拜占廷和伊朗舊制,全國設九個行省,派總督(愛彌爾)統治,總督作爲哈裏發在地方的代理人,擁有很大的權力。
帝國規定伊斯蘭教爲國教,阿拉伯語爲法定語言;對非伊斯蘭教徒准許保持原來的信仰,但必須繳納人頭稅,並不能擔任公職。
阿拉伯人所征服的大多是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的農業地區。
爲適應這種情況,阿拉伯人改變了傳統的遊牧封建制度,過渡到定居農業階段。
阿拉伯人把征服的土地交給國家,由哈裏發重新分配:一部分是由哈裏發直接掌握的王室所有地,稱爲“沙瓦非”;其餘土地分給清真寺和阿拉伯貴族,清真寺的土地稱爲“瓦克夫,免征田賦;貴族的土地稱爲“伊克塔”(采邑),領有伊克塔的貴族,須爲國家提供一定數量的戰士。
以上三種土地主要由被征服的當地農民耕種,繳納封建地租,租率高達收穫量的1/3到1/2。
其中,非穆斯林成年男子還要交納人頭稅。
清真寺和貴族的土地,都不准自由轉讓或買賣。
此外,還有一部分個人的私有地(“穆爾克”),可以自由支配,但必須交納賦稅。
穆爾克主要是改信伊斯蘭教。
投附阿拉伯國家的原來拜占廷和伊朗貴族保有的土地。
阿拉伯帝國對居民分爲四個等級。
第一等是所有的阿拉伯人穆斯林,他們是征服者和統治者,擁有很多土地和財産,是特權階級;第二等是非阿拉伯人穆斯林,他們是被征服的各族人民,被迫或自動改奉伊斯蘭教,免納人頭稅,但沒有特權。
第三等是保持原來信仰的非穆斯林,他們必須交納人頭稅和土地稅,並且不能參與政治活動,生活上也受到許多限制。
最後,第四等是奴隸,他們大多是戰俘或從市場上買來的。
阿拉伯貴族往往擁有上千的奴隸。
他們主要從事家庭服役,也有從事生産的,特別是從事修建水利工程或採礦等繁重勞動。
倭馬亞王朝的不斷擴張和森嚴的等級統治逐漸激起了尖銳的階級矛盾。
各教派和各族人民的反抗鬥爭不斷發生。
在今天的伊朗一帶崛起了一個新的教派——阿拔斯派。
他們利用東方各地人民起義的力量推翻了倭馬亞王朝的統治,750年,盛極一時的“白衣大食”滅亡了。
後來統治者後裔又在西班牙重建了白衣大食。
黑衣大食 “白衣大食”統治的後期,新興的阿拔斯派利用各教派和各族人民的反抗鬥爭不斷擴大實力,到了750年,阿拔斯派推翻了“白衣大食”的統治,建立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定都庫法,762年遷新都巴格達。
這就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黑衣大食”。
阿拔斯王朝在承襲倭馬亞王朝政治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了專制主義的官僚機構。
哈裏發和從前一樣,獨攬軍政和宗教大權。
爲了加強中央權力,縮小地方總督的統治範圍,全國分爲20幾個行省。
各省以首都巴格達爲中心,開闢了四通八達的驛道,各地設立驛站,傳遞資訊,加強中央和地方的聯繫。
哈裏發擁有10萬近衛軍,隨時可以開往任何地方鎮壓人民的反抗。
阿拔斯王朝初期,注重農業生産,改善和擴大水利灌溉系統。
同時,調整剝削政策:把田賦的最高額,從收穫量的1/2改爲2/5,並且禁止向農民額外徵稅。
因此,八世紀中葉至九世紀中葉,阿拔斯王朝的經濟和文化出現了繁榮的局面。
敍利亞大馬士革地區、美索不達米亞南部、波斯灣東岸和阿姆河流域,是阿拔斯時代的四大穀倉。
這一時期的“黑衣大食”手工業也很發達。
大馬士革的綢緞、敍利亞的玻璃、布哈拉的毛毯、埃及的紡織品等都聞名遐邇。
其他手工業,如金屬加工、制陶、造紙,特別是武器製造,也都有較大的發展。
首都巴格達,不僅是政治中心,而且是國際貿易中心城市之一。
除首都外還有許多大城市,如巴士拉、開羅、亞歷山大裏亞、大馬士革、庫法等。
國際貿易十分活躍,中國的絲綢和瓷器、印度的香料、中亞的寶石、東非的象牙和金砂等,都經阿拉伯商人轉銷世界各地。
中國的廣州、泉州、揚州等沿海城市,都是阿拉伯商人經常來往的地方;巴格達也有專賣中國貨物的市場。
由於阿拉伯商人穿梭各地,也就在客觀上起到了傳播文化的使者的作用。
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中的“造紙術”、“指南針”和“火藥”就是在這個時候由阿拉伯商人傳到歐洲去的。
然而,阿拔斯王朝的繁榮是建立在對各族人民殘酷地剝削和壓迫的基礎之上的。
帝國內部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十分複雜,人民起義、教派鬥爭一直不斷。
深受剝削和壓迫的群衆,不斷掀起反抗鬥爭。
阿拔斯王朝在人民起義和各教派反抗的不斷打擊下,逐漸走向衰落。
西班牙、馬格裏布、埃及、敍利亞等地先後獨立。
到十世紀以後,阿拉伯帝國已經是四分五裂。
所謂帝國,已徒具虛名,實際上只保有巴格達四月伊拉克的一部分。
1055年,塞爾柱突厥人攻陷巴格達,解除了哈裏發的政治權力,只保留宗教領袖的地位。
1258年,蒙古西征,阿拔斯王朝湮沒在強悍的蒙古鐵騎之下。
綠衣大食法蒂瑪王朝於西元909年在突尼斯一帶建立,在10世紀初遷都開羅,是個疆域橫跨西亞北非的大國。
法蒂瑪人也是阿拉伯人,但他們的軍隊是庫塔馬赫的柏柏爾人。
法蒂瑪人極想取代阿拔斯人,他們的勝利實際上是柏柏爾族和什葉派中伊斯瑪儀(七伊瑪目)派的勝利。
914年他們企圖征服埃及,但沒有成功。
不過到969年,他們成功地征服了埃及。
與此同時在890年,與法蒂瑪人同屬七伊瑪目派的什葉派社團卡爾馬特派試圖在伊拉克建立一個國家。
903-906年阿拔斯人成功地將卡爾馬特人從新月沃地驅逐出去,但卡爾馬特人在阿拉伯半島的東北部、哈薩和巴林島建立了穩固的根據地。
依靠這一根據地他們不僅劫掠了伊拉克,還襲擊了麥加。
930年,他們從克爾伯神殿搶走了黑石。
從864至928年統治伊朗里海沿岸的另一支什葉派裁德派,於897年在也門建立了第二個國家。
伊斯瑪儀派的什葉派在977年和985年獲得了對木爾坦和信德一部分地區的控制權。
到985年,仍然處於遜尼派有效統治下的伊斯蘭教世界的主要部分只是位於河間地帶和呼羅珊的阿拔斯人的繼承者薩曼伊朗人的國家和位於伊比利亞半島的流亡的倭馬亞哈裏發王朝。
倭馬亞人和什葉派一樣,在政治上對阿拔斯人持敵視態度。
在985年伊斯蘭教世界仿佛正在伊朗人和柏柏爾之間被分割;如果它要重新統一,那統一者將會是伊斯瑪儀派的什葉派法蒂瑪人。
參考資料
http://www.sxpublic.gov.cn/whpd/sjwh/006.htm
綠衣大食後來被阿育布王朝取代,著名的統治者就是英武的薩拉丁;中國史籍上的綠衣大食指的是阿育布王朝
請這一位十分無劍九分成先生
可不可以把你的資料濃縮一下
並請針對問題的答案分清楚
可以嗎?拜託一下
白衣大食
756~1031的西班牙(全盛時期國都大馬士革)科爾多瓦倭馬亞哈里發王朝,倭馬亞主朝遵奉伊斯蘭教的遜尼派(正統派),後被黑衣大食推翻,一部份人流亡到西班牙科爾多瓦重新建國
黑衣大食
阿拔斯派利用各教派和各族人民的反抗鬥爭不斷擴大實力,到了750年,阿拔斯派推翻了“白衣大食”的統治,建立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定都庫法,762年遷新都巴格達。
1258年,蒙古西征,阿拔斯王朝湮沒在強悍的蒙古鐵騎之下。
綠衣大食 法蒂瑪王朝於西元909年在突尼斯一帶建立,在10世紀初遷都開羅,是個疆域橫跨西亞北非的大國。
教派應該是什葉派,後來被阿育布王朝取代
阿拔斯王朝分裂阿拔斯王朝,阿拔斯,敍利亞,西班牙,倭馬亞,柏柏爾,哈裏發,法蒂瑪,巴格達,阿拉伯
歷史|事實|恐怖攻擊|莎士比亞|皇帝|連環計|歷史建築|黑奴|二二八|變遷|天安門事件|錢幣|故宮|十大酷刑|三國時期|監獄|孔廟|古董|白色恐怖|文藝復興|歷史故事|歷史沿革|科技|文化大革命|戒嚴|景福宮|911事件|
雞的食譜參考資訊: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4121703258
如有不妥請告知於本Blog,煩請通知,將立即移除。感謝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