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穿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天穿日,又稱天穿節,源於古代女媧補天傳說,為客家人感念女媧補天相助的特殊節慶。每逢「天穿日」,客家人便會放下工作,一方面忙裡偷閒,也讓大地休養生息;從現代環保概念來看,適度給予大自然修補恢復的時間,更能讓環境生生不息、資源永續發展。

最早記載天穿節的資料是東晉王嘉所撰《拾遺記》,類書《淵鑒類函》卷一三《歲時部》記載:「補天穿。《拾遺記》云:『江東俗稱正月二十日為天穿日,以紅縷系煎餅置屋上,曰補天穿。』相傳女媧氏以是日補天故也。」 宋代南城(今江西南昌)人李覯《正月二十日俗號天穿日以煎餅置屋上謂之補天感而為詩》說:「媧皇沒有幾多年,夏伏冬愆任自然。只有人間閒婦女,一枚煎餅補天穿。」

中華民國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在廣徵客家人士意見後,宣布將把具客家獨特性的「天穿日」(農曆正月二十),訂為中華民國「全國客家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知識收藏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