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德終始說德意志銀行 五德終始說
五德終始說的內容 最主要是在討論些什麼呢
五行的發明人是春秋戰國時的鄒衍,他創立五德終始說,金木水火土五德(那時還不叫五行)是自然的現象,互有生剋;水能滅火,故水剋火;木能生火,故木生火,這就是五行的基礎。
然後,基於人擇現象,他自然而然把五行套到人運,再推而廣之到國運;例如,商為金德,周為火德,火能剋金,故周能滅商;接下去,秦尚水德,因為水能剋火,所以最終秦能統一六國。
後面這句話其實很可笑,周不是秦滅的,也早已名存實亡,秦滅的是六國;史書中沒有記載,不知道六國是屬於哪五行?但肯定不能屬土,否則土就剋水了。
但是秦國尚黑,確實是受到五德說的影響;同樣的,劉邦斬蛇起義,被塑造成赤帝斬了玄帝,也和這種說法有關。
http://click108.eservice.sina.com.tw/click108/200index/magic/unit000/free00001/talk00013.php「 漢 書 藝 文 志 」稱 陰 陽 家 , 「 蓋 出 於 羲 和 之 官 」,學 天 文 , 淵 源 較 早 。
自 戰 國 迄 於 秦 漢 以 來 , 所 謂 陰 陽 家 , 實 包 含 「 陰 陽 」和 「 五 行 」兩 說 。
戰 國 晚 期 , 齊 人 鄒 衍 合 「 陰 陽 」和 「 五 行 」而 構 成 一 套 的 宇 宙 哲 學 , 瞬 即 自 燕 齊 傳 佈 於 韓 趙 等 地 , 匯 流 於 秦 。
因 此 , 陰 陽 家 的 主 要 代 表 人 物 是 鄒 衍 。
「 陰 陽 說 」發 端 於 <周 易> , 發 展 至 < 易 .繫 辭> 時 , 才 逐 漸 的 充 實 , 所 謂 「 陰 」、「 陽 」是 對 立 相 反 的 兩 個 觀 念 , 原 是 我 國 古 人 以 此 來 解 釋 宇 宙 現 象 ─ 天 文 、 氣 象 、 時 節 變 化 是 由 陰 陽 二 氣 引 起, 「 五 行 說 」早 在 戰 國 初 期 已 形 成 , <尚 書. 洪 範> 講 五 行 , 所 謂 「 五 行 」是 古 人 將 世 間 物 質 列 為 金 、 木 、 水 、 火 、 土 五 大 類 。
「 陰 陽 」和 「 五 行 」原 來 是 兩 個 不 相 干 的 學 說 , 且 在 成 立 之 初 , 都 侵 入 政 治 的 領 域 。
戰 國 中 葉 以 後 , 五 行 家 便 逐 漸 吸 收 陰 陽 家 的 宇 宙 觀 , 又 加 以 我 國 古 代 天 人 交 感 的 舊 觀 念 , 與 天 文 、 曆 議 以 及 燕 齊 海 與 方 士 的 言 論 , 然 後 便 陰 陽 五 行 學 說 合 成 一 家 , 成 為 中 國 二 千 年 來 傳 統 的 宇 宙 觀 念 , 而 完 成 這 一 種 論 體 系 的 , 便 是 戰 國 晚 期 的 鄒 衍 了 。
鄒 衍 生 於 戰 國 末 葉, 戰國號 稱 「 大 爭 之 世 」, 陰 陽 五 行 說 創 立 於 這 一 歷 史 時 期 , 無 與 當 時 的 政 治 形 勢 有 密 切 關係. 史記載 鄒 衍 目 睹 有 國 者 益 淫 侈 , 不 能 尚 德 -------- 深 觀 陰 陽 消 息 而 作 怪 迂 之 變 , 鄒 衍 熔 鑄 陰 陽 五 行 於 一 爐 , 而 另 成 新 說 , 有 其 背 景 , 史 記 曆 書 說 他 「 明 於 五 德 之 傳 」 ,「 以 顯 諸 侯 」, 則 為 了 「 千 世 傳 」, 在 社 會 方 面 , 是 為 了 糾 正 時 君 的 「 淫 移 不 能 尚 德 」 來 挽 救 時 窮 。
再 者 , 蕭 公 權 在 < 中 國 政 治 思 想 史 >中 稱 「 戰 國 時 君 權 大 張 , 漸 趨 專 制 , 鄒 子 五 德 九 洲 之 談 , 其 意 正 在 以 異 說 警 時 君 , 其 知 主 運 可 移 , 而 威 勢 難 恃 。
」則 又 可 推 測 鄒 衍 的 「 陰 陽 五 行 」學 說 亦 有 其 理 想 存 在 。
鄒 衍 學 說 的 體 系 , 由 三 部 份 構 成 : 一 是 談 論 天 文 及 星 曆 的 天 論 ; 二 是 談 論 九 大 洲 理 論 的 地 理 學 說 ; 三 是 談 論 陰 陽 五 行 的 五 德 終 始 說 , 亦 是 鄒 衍 的 主 要 學 說 。
漢 書 藝 文 志 「 陰 陽 家 」 載 鄒 衍 著 有 「 鄒 子 四 十 九 篇 」 , 「 鄒 子 終 始 五 十 六 篇 」, 但 已 失 伕 , 幸 而 呂 氏 春 秋 應 同 篇 保 留 背 他 「 終 始 五 說 」的 一 部 份 內 。
所 謂 「 五 德 」即 金 、 木 、 水 、 火 、 土 五 行 , 五 行 相 生 相 勝 (剋), 鄒 衍 把 殷 國 以 來 人 君 受 命 的 觀 念 五 行 化 了 , 說 明 「 凡 帝 王 之 將 興 世 , 天 必 先 見 祥 下 民 」, 此 與 天 的 白 、 青 、 黑 、 赤 、 黃 五 色 配 合 , 來 作 符 驗 的 。
假 如 他 的 這 一 德 衰 落 了 , 便 須 在 五 行 中 其 備 另 一 德 的 人 出 來 , 勝 過 他 取 面 代 之 , 知 「 代 火 者 , 必 將 水 」; 歷 史 上 的 改 朝 換 帝 , 從 黃 帝 的 土 德 起 , 而 夏 禹 的 木 德 , 而 周 文 王 的 火 德 , 就 是 依 五 行 勝 剋 的 順 序 而 有 王 者 的 代 興 , 為 了 適 應 五 行 的 運 轉 和 天 的 譏 祥 , 就 必 須 足 出 相 應 的 制 度 , 如 「 其色 尚 黃 , 其 事 則 土 」; 「 其 色 尚 青 , 其 事 則 木 」等 。
在 「 呂 氏 春 秋 」的 「 十 二 紀 」裏 , 又 可 以 看 到 鄒 衍 的 災 異 觀 念 , 以 及 引 伸 災 異 而 起 的 老 習 尚 , 亦 陰 陽 化 和 四 時 化 了 。
他 按 照 四 時 、 十 二 月 、 二 十 四 氣 節 , 給 人 君 列 出 一 張 施 政 教 的 年 度 月 程 表 , 人 君 日 常 生 活 與 及 施 政 便有 常 規 了 。
陰 陽 家 學 說 , 對 秦 漢 的 政 治 , 有 極 大 的 影 響 。
秦 始 皇 統 一 六 國 後 , 即 採 用 了 五 德 終 始 之 說 , 史 記 秦 始 皇 本 記 載 始 皇 二 十 六 年 , 「 始 皇 推 終 始 五 德 之 傳 , 以 為 周 得 火 德 , 秦 代 周 德 , 從 所 不 勝 , 方 今 水 德 之 始 , 改 朝 賀 皆 自 十 月 朝 。
衣 服 、 旄 皆 尚 黑 , 以 六 世 紀 , 符 法 皆 六 寸 , 而 輿 六 尺 , 六 尺 馬 步 , 來 六 馬 。
」觀 此 , 秦 制 是 按 陰 陽 五 行 的 理 論 而 策 定 的 , 顧 頡 剛 明 言 , 這 是 中 國 歷 史 上 第 一 次 用 了 五 德 終 始 說 而 制 定 的 制 度 ; 始 皇 以 德 屬 水, 則 尚 刑 , 為 「 合 五 德 之 數 」改 「 事 決 於 法 」刻 削 無 恩 和 義 , 於 是 急 法 , 久 而 不 赦 , 「 滅 禮 義 之 官 , 專 任 刑 罰 」, 終 導 致 陳 勝 遇 雨 失 期 , 因 懼 誅 揭 竿 起 義 , 秦 的 政 權 , 終 在 群 雄 競 起 中 而 失 去 , 可 謂 直 接 影 響 秦 的 亡 。
及 劉 邦 踐 祚 , 開 啟 漢 的 政 權 , 而 兩 漢 政 治 與 「 五 德 終 始 說 」、 「 陰 陽 災 異 說 」、「 四 時 忌 說 」有 著 極 密 切 的 關 係 。
首 就 「 五 德 終 始 說 」之 影 響 而 論 : 高 祖 「 襲 秦 正 朔 服 色 」; 至 武 帝 時 , 好 大 喜 功 , 又 值 「 漢 室 全 盛 時 期 」, 實 行 按 「 五 德 終 始 」的 理 論 , 而 定 德 改 制 ; 太 初 元 年 , 在 各 項 準 備 工 作 就 緒 後 , 便 正 式 宣 佈 改 制 ─ 改 水 德 為 火 德 。
史 記 武 帝 本 紀 載 :「 夏 漢 改 曆 , 以 正 月 為 歲 , 而 色 尚 黃 , 官 名 更 印 章 。
」可 知 武 帝 之 改 制 , 深 受 陰 陽 五 行 學 說 之 影 響 。
其 後 , 王 莽 篡 漢 , 便 按 「 五 德 終 始 」的 理 論 , 實 行 「 推 德 定 制 」, 全 面 革 新 制 度 , 及 光 武 復 興 漢 室 , 再 因 勢 而 再 受 大 德 之 命 , 可 見 陰 陽 家 學 說 影 響 漢 代 的 政 策 和 制 度 的 推 行 。
復 就 「 陰 陽 災 異 說 」影 響 兩 漢 政 治 而 言 , 漢 儒 喜 以 陰 陽 五 行 說 來 整 理 災 異 現 象 , 使 成 系統化 、 神 祕 化 , 而 變 成 所 謂 「 災 異 說 」, 因 此 , 漢 自 文 帝 起 , 每 逢 日 蝕 、 地 震 等 重 大 災 異 出 現 , 皇 帝 每 下 詔 罪 己 , 深 信 「 災 異 之 降 , 必 不 空 發 」、「 咎 纖 不 虛 , 必 有 所 想 」; 亦 因 此 漢 代 宰 相 「 上 佐 天 子 理 陰 陽 , 順 四 時 , 下 育 萬 物 之 宜 」, 是 主 要 的 職 責 。
然 亦 因 此 , 每 有 災 異 , 皇 帝 輒 罪 責 大 臣 , 如 宣 帝 之 責 殺 大 臣 楊 輝 , 便 是 一 明 顯 的 例 子 , 此 對 政 治 有 一 定 程 度 的 影 響 。
宣 帝 以 後 , 因 天 災 而 罪 責 大 臣 的 情 形 更 甚 。
同 時 ,「 五 德 終 始 」的 理 論 , 深 入 民 心 , 而 漢 自 武 帝 以 後 , 政 治 日 壞 , 災 異 迭 見 , 時 人 已 有 主 張 漢 德 已 衰 , 避 位 讓 賢 , 昭 帝 時 的 睦 弘 、 宣 帝 時 的 蓋 寬 饒 都 曾 要 求 漢 帝 禪 位 賢 人 ; 成 帝 時 , 又 出 現 再 受 命 說 , 使 哀 帝 改 號 「 陳 聖 劉 太 平 皇 帝 」, 以 符 合 五 德 終 始 再 受 命 的 理 論 , 又 進 行 改 制 , 但 終 無 效 果 。
至 此 , 君 位 禪 讓 已 達 高 峰 ; 王 莽 為 了 篡 漢 奪 權 的 需 要 , 遂 利 用 讖 緯 以 製 造 輿 論 , 終 而 得 以 篡 漢 , 形 成 新 朝 , 可 見 陰 陽 學 說 影 響 了 兩 漢 政 權 的 轉 移 。
再 就 「 四 時 禁 忌 說 」影 響 兩 漢 政 治 而 言 :「 四 時 禁 忌 」 說 直 接 影 響 兩 漢 刑 政 和 政 。
春 士 夏 長 忌 殺 戳 , 政 和 刑 政 都 需 要 退 避 ; 秋 冬 忌 溫 和 , 需 要 助 天 地 的 閉 , 自 然 要 由 退 避 而 轉 為 活 躍 ,政 刑 獄 審 理 , 宜 在 冬季, 西 漢 元 帝 時 司 隸 校 尉 諸 葛 亮 豐 於 春 夏 繫 治 人 犯 , 被 朝 廷 認 為 有 違 四 時 法 度 而 被 貶 , 是 明 顯 的 例 子 。
然 而 , 決 獄 時 間 過 短 , 實 足 影 響 刑 政 的 措 施 ; 同 時 , 一 切 人 才 選 拔 和 軍 事 訓 練 , 亦 在 秋 冬 辦 理 , 則 知 陰 陽 說 對 兩 漢 政 治 影 響 之 深 。
此 外 , 由 於 陰 陽 五 行 之 說 為 一 切 預 言 確 立 理 論 基 礎 , 政 言 圖 讖 者 必 接 受 陰 陽 五 行 之 說 , 東 漢 光 武 及 其 後 諸 帝 ,凡 是 多 以 讖 緯 決 之 , 可 說 間 接 受 陰 陽 家 學 說 之 影 響 也 。
總 之 , 兩 漢 政 治 與 「 五 德 終 始 說 」、 「 陰 陽 災 異 說 」、「 四 時 禁 忌 說 」所 發 生 的 係 極 為 密 切 , 可 知 鄒 衍 溶 鑄 「 陰 陽 」、「 五 行 」之 說 , 雖 播 種 於 戰 國 末年, 然 生 根 發 芽 於 秦 , 而 影響 漢 政事, 陰 陽 家 之 學 說 , 從 好 的 方 面 言 , 可 糾 正 人 君 的 淫 侈 , 兩 漢 的 人 君 大 體 不 差 , 當 由 於 此 , 但 的 影 響 亦 不 少 , 秦 的 尚 刑 、 王 莽 的 篡 漢 更 是 其 中 的 表 表 者 了 。
參考資料
http://chist.yy2.edu.hk/al_paper1_ideayinyeungq.htm
鄒衍的五德終始說鄒衍的著作,如今已失傳,我們只能由諸子引用中看到他的思想的面貌。
鄒衍思想中影響最大的蓋屬五德終始說,他認為王朝遞嬗,乃根據五行相勝的順序,也就是:土德後木德繼之,金德次之,火德次之,水德次之。
呂氏春秋接受了他的說法,讓為未來的新王朝應為水德。
這即是秦自居水德的來歷。
以下即呂氏春秋中所說的帝王德運及相應的符瑞表。
酷斃了.中國人的腦袋真是複雜
五德終始─木、火、土、金、水,比相生、間相勝之觀念,起源於戰國時代「陰陽家」的學說,到了漢代,儒家學者董仲舒引用這樣的見解,撰成《春秋繁錄》。
這套學說被「陽儒陰法」的專制君王採用。
從此陰陽家的這套學說雜揉入儒家學說,普遍為漢民族所接受。
五德終始說至今的影響,鄒衍 五德終始說,五德終始說影響,尚五德終始說五德終始說,金木水火土,五 德,中 國,王 莽,秦尚水德,蕭 公 權,秦 始 皇,呂 氏 春,史 記 武 帝
白蓮教|太平天國|五胡亂華|印刷術|甲午戰爭|文成公主|李清照|中法戰爭|中日戰爭|馬關條約|毛澤東|西安事變|八國聯軍|八王之亂|天地會|貞觀之治|伊犁條約|靖康之難|南京條約|乾隆|北洋水師|雍正|慈禧太后|北京條約|九一八事變|鴉片戰爭|百日維新|義和團|北洋軍閥|康熙|鄧小平|南京大屠殺|火藥|
參考資料: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4120802461 德意志銀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