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以不敬的招呼聲施食予人。
指不敬之食。
典出《禮記.檀弓下》。
後用「嗟來之食」比喻侮辱性或不懷好意的施捨。
◣典源◥ 《禮記.檀弓下》齊大饑,黔敖為食1>於路,以待餓者而食2>之。
有餓者蒙袂3>輯屨4>,貿貿然5>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6>!來食 !」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
」從而謝焉。
終不食而死。
曾子7>聞之曰:「微與8>!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
」 〔注解〕(1)為食:設置食物。
(2)食:音ㄙⲋ,拿食物給人吃。
(3)蒙袂:用衣袖遮臉。
袂,音ㄇㄟⲋ,衣袖。
(4)輯屨:拖拉著鞋子。
屨,ㄐㄩⲋ,鞋子。
(5)貿貿然:眼睛看不清楚的樣子。
(6)嗟:音ㄐ|ㄝ,招呼聲,有不敬的意味。
(7)曾子:曾參(西元前505~前430),字子輿,春秋時魯國武城(地約當今山東省費縣西南)人。
曾點之子,為孔子弟子。
性至孝,相傳《大學》為其所述;又作《孝經》,以其學傳子思,子思傳孟子。
後世尊稱為「宗聖」。
(8)微與:不必吧!與,音ㄩⲊ,同「歟」,置於句末,表反詰語氣。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還有資料可供參考~ ◣典故說明◥ 春秋時代,齊國發生了大饑荒,有個叫黔敖的人,在路邊放置飲食接濟路過的難民。
當有個人用袖子遮著臉,拖著疲憊的腳步,跌跌撞撞地走來時,黔敖便拿了食物和飲水喊他:「喂!來這裡吃東西!」那個人抬起臉瞪著黔敖說:「我就是不接受這樣無禮的施捨,才會餓到這種地步!」黔敖立刻為自己的態度道歉,但那個人卻不接受,仍堅持拒絕進食,後來終於餓死了。
當時曾子聽了這件事後,不太以為然,他說:「用不著這樣吧!若招待的人真的很不禮貌,你可以拒絕,但人家都道了歉,就可以接受啊!」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嗟來之食」,用來比喻以不禮貌的態度招呼人來吃的食物,後則泛指侮辱性或不懷好意的施捨。
參考資料
http://140.111.34.46/chengyu/pho/fyb/fyb00516.htm
別人用輕慢的態度,用叫「喂!來吃飯!」這樣子的說話方式,叫人來享用他準備的東西引申為,藉由自己的財力、權利,用傲慢的態度給別人恩惠因此,有些物質條件缺乏的人,面對施與恩惠者,用隨便的態度給予幫助。
受惠者無法接受對方的態度,會說「不食嗟來食」,並揚袖以去,以表示不滿。
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不食嗟來之食讀音,君子不食嗟來之食,禮記 不食嗟來之食,予惟不食嗟來之食,予唯不食嗟來之食 以至於斯也不食嗟來之食,曾子,魯國武城,齊大饑,眼睛看不清楚,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山東省,孔子弟子,不懷好意,從而謝焉
家|寓言|西廂記|水滸傳|三國演義|典故|儒林外史|散文|三字經|字典|成語|紅樓夢|三國志|十二金釵|修辭|詩|三十六計|李白|朱自清|徐志摩|唐詩|陶淵明|言情小說|千字文|聊齋志異|西遊記|張愛玲|龍族|人間詞話|
食品材料行參考資訊: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5093016090
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Blog,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