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美食新聞推薦 ~ 新故鄉願景-愈在地愈時尚小鎮文創做到了 - Yahoo奇摩新聞

網路新聞特搜隊展開鄉里巡邏的工作囉!!新聞 追追追,今日熱門的新聞推薦給你!!快進來看看!!!

中國時報【(執筆:白宜君)】

竹山自日據時代起曾是竹木工業重鎮,又是通往溪頭、杉林溪的門戶,商業發達、遊客雲集。近20年來,卻由於台商西進、921重創、國道3號通車等因素,工廠陸續離開、觀光客過門不入,內外交逼之下,人潮散去凋落。這兩年,一間叫做「小鎮文創」的在地公司,以「守舊造新」的原則,將青年人呼喚回鄉,一波青壯回流的運動,正在復甦這座沈睡的小鎮。

1979年次的何培鈞原是竹山大鞍里民宿「天空的院子」主人,因推廣帶著便當「微旅行」,注意到鎮上豐富的老文化。手提便當採用竹山鎮的花布、竹製便當盒,與當地新鮮食材,一個小小便當就和三個產業相關。何培鈞思考,只要吃掉一個「Made in竹山」的便當,就有助於投資當地產業,也會對竹山體會更深,開啟他與竹山共榮的企圖。

本報與正聲廣播電台合作的「新故鄉動員令」專題中,小鎮文創負責人何培鈞接受主持人、《中國時報》社長王美玉專訪,暢談成立「小鎮文創」的心路歷程。

讓消費者有門路買

「只有老人跟小孩的鄉鎮是靜態的。」何培鈞觀察,觀光人口雖持續成長,但小鎮消費人口只有當地老幼,利潤薄、工時長,消費鎖在當地;現代人熱愛旅遊,只是龐大的觀光收益落在少數知名景點。竹山問題不在工藝、技藝,而是消費者不得其門而入,消費無法回饋在地。

針對小鎮如何刺激消費,何培鈞說,台灣到處都是便利商店,島嶼小、物流強,「今天下單,明天就可以在樓下超商拿到」。眼光放遠,只要讓消費者在網路上找到、產生興趣,竹山的衰退就有解。

揪青年以專長換宿

竹山最便宜的是房租,何培鈞租下閒置民宅,號召青年以專長免費換宿,引入具備創意與執行力的青年,long stay實地觀察產業需求與再創新,重新思索在地產業文化能量,「用低房租換取青年身上的高價值」,青年所學找到實踐場域,為小鎮寫故事。

青年的創意有多好用?「竹編行動條碼」(竹編QR Code)就是目前最夯的產品,從發想到成形便經過青年學子三段式接力。「南開科大(學生)想技術,南台科大提出做招牌,最後的造型,則在成大手中完成。」

何培鈞笑稱自己提供的只是免費房間,但做出來的竹編招牌高高懸掛,讓老店家的故事與技藝透過網路無遠弗屆、中高齡的竹山人則利用竹藝謀得第二職涯。新科技融合於老文化,見證了古早的技藝可兼有創新,外銷絕不是問題。「越在地,越時尚!」何培鈞結論鏗鏘有力。

新舊文化擦出火花

不只改變外在招牌,青年走入老街店家,拍攝微電影,提出創新的包裝、行銷策略,讓小鎮「潮」起來。於是,傳統的爆米香變成了小體積的一口米香、打鐵店為情侶打造「千錘百鍊」的對戒、手工棉被的堅持與用心在現代社會仍然動人。

新舊文化在竹山擦出火花,2年運作下來,小鎮文創已近1000人次申請換宿,許多青年紛紛返鄉成立工作室與接棒祖傳老店,走進小鎮,會詫異於這裡的年輕人真是多。

「居民捲起袖子、前仆後繼的嘗試各種可能。」何培鈞說,竹山並不為了取悅觀光客存在,而是讓熱愛土地的在地、外地人可以共學交流、各展所長、透過實踐得到生活感動的鄉鎮。

「台灣那麼小,凝聚認真的生活態度就是國際行銷。」竹山,不再是沒落的同義詞。

年後減吋<br>躺著也能瘦

不老女神,徐若瑄,收假症候群,尹馨,湘西趕屍,圓仔天燈,2014台灣燈會,大紅鶴,孫芸芸,密集恐懼症,上班上課效率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知識收藏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