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電子商務 大灣和永康以前的地名是什麼?

大灣和永康以前的地名是什麼?

為什麼要改名字和由來?

謝謝
永康以前叫埔羌頭 永康是明鄭時期漢人沿新港溪(今之鹽水溪)開拓之據點,漢人經臺江內海溯新港溪,於溪南岸聚居屯墾,永康因位在郡城(今台南市)赴北要道而繁榮。

永康在早期稱為「埔羌頭」,來源是明末清初的日本正是戰國時代,武士所用鎧甲多為鹿皮,臺灣是主要供應地,漢人以米、鹽等民生用品從事商業行為,向平埔族人換取鹿皮輸往日本,鹿肉做成乾脯輸回大陸。

在閩南語中,「埔」是平地的意思,「羌」是鹿的一種,體積較小,「頭」是靠海邊或水邊的岬角,「埔羌頭」即是靠近海邊平地有鹿群的地方。

鄭成功復臺,先設立承天府和安平鎮,並把安平鎮南北附近劃為二十四個里,當時的「埔羌頭」便有正式的記載名稱為「永康里」。

清康熙二十三年,臺灣歸入清朝版圖,永康劃歸臺南府,日治時期在永康「埔羌頭庄」設永康事務報委會,隸屬臺南州臺南辦務署管轄,後陸續改名為「永康上中里」、「永內區庄」「永康庄」。

臺灣光復後實施臺灣省鄉鎮市組織規程,將「永康庄」改為「永康鄉」,並劃分為十五個村,但因人口快速增加,民國七十一年改為二十九個村,民國八十二年人口超過十五萬人,於民國八十二年五月一日升格為縣轄市,次年五月二十二日再將行政區域由二十九里調整為三十九個里,目前為全縣村里數最多之鄉鎮市。

永康市全球資訊網http://www.yongkangcity.gov.tw/index.php?mode=d_1_list&d_content_id=22大灣亦作台灣,係平埔族台灣社離開安平、下林(今台南市西南)後,所定居的村莊。

明鄭時,漢人來此向平埔族租田耕種,仍稱台灣,唯俗以台灣為全島之名,改以同音的大代替,稱大灣。

今分為大灣里.東灣里,西灣里,南灣里.北灣里,明鄭時期長興里,當時有王公廟即今之廣護宮,清時置大灣塘目兵十名,後因鯽魚潭淤淺,而開墾其荒墾進而繁榮。

話說永康http://rhland.tnhg.gov.tw/scenery/location_profile.php#7 參考資料 網路
永康「永康」一地位於台南城的東北方,原本因此地早期隨處長滿埔姜草而稱作「埔姜頭」,鄭成功統治時期此地則原屬於永康里,至日時制度改正時(西元一九二○年),再依照古時「永康里」之里名而改稱此地為「永康」。

今日鄉內的「鳶松庄」昔日乃為北路之要肆,清乾隆二十九年(西元一七六四年)出版的《台灣府志》〈續修〉中則記載道:「鳶松街,係北路。

」而所謂「王田」,乃是因該地為荷蘭時所開墾田地之遺址所在地,故名。

至於「大灣」則早在荷蘭佔台之時,便已隸屬於當時移民拓殖之區域,至鄭成功時已大致拓殖就緒,於是設立一里,而取名為「長興里」。


永康奇美醫院,台南永康,永康國中,永康中醫,永康火車站,永康榮民醫院,永康砲校,永康美食,永康市公所,永康診所永康,大灣,新港溪,臺江內海溯,安平鎮,臺灣,平埔族,永康庄,台南市,溪南岸

鄭成功|新文學運動|十三行文化|第二次世界大戰|白色恐怖|國民革命軍|長濱文化|北埔事件|美麗島|三七五減租|動員戡亂時期|施琅|二二八事件|朱一貴事件|中日甲午戰爭|去蔣化|臨時條款|牡丹社事件|林爽文|倒扁運動|中華民國|馬關條約|獨立運動|劉銘傳|戒嚴令|三一九槍擊案|卑南文化|

台灣電子商務

參考資料: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6081509565
如有不妥請告知於本Blog,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感謝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知識收藏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