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生物!!台中銀行 水中生物...........!!
我要水中生物ㄉ資料!!要很多很多............找幾個比較稀奇ㄉ!!禮拜一要喲~~請各位回答者........趕快~~~~~~感激不盡!!從今天開始~~
水中生物石蠅 檢視圖片形態習性:形狀像蒼蠅,而且常棲於溪流之石頭面上,故有「石蠅」之稱。
形態特徵是尾2根,足3對,足尖有2根爪,身體長型約1~3公分,有胸鰓但無腹鰓。
行動敏捷,食性頗雜,植食及肉食者皆有。
它生長在未(稍)受污染之清潔水域中,台灣的河川上游常見。
長鬚石蠶 檢視圖片形態習性:它綴結碎石成為粗的網狀巢,類似蠶蛹,故有「石蠶」之稱。
形態特徵是有腳3對,無翅、腹末有尾鉤,體呈蠕蟲狀,體長可達3.5公分,頭甚狹小。
頭及前胸棕褐色,其上佈滿黑褐色小點。
它生長於清潔河川上、中流之急流水中,築巢於河床石塊間或石塊下,但可離巢外出活動。
流石蠶 形態習性:形態特徵是有腳3對,無翅、腹末有尾鉤,體長約3公分,巢之前後端皆有開口,以供幼蟲頭尾活動。
它生長於河川上游急流水中,築巢於河床石塊間或石塊下,以食藻類為生。
網蚊 檢視圖片形態習性:形態特徵是無腳、有觸角一對,體長僅0.8公分,每節中央都有一圓形吸盤,吸盤上方兩各有一束絲狀鰓。
它生長在山地急流水中,以吸盤附著於石上,以食藻類為生。
扁蜉蝣 檢視圖片形態習性:形態特徵是有腳3對、長條狀尾3根,有翅芽,足尖只有一根爪子,腹部兩有葉狀鰓,體相當扁平,長約0.5至2公分。
它多棲息於激流中石塊下面,行動敏捷,不怕激流沖走,以食藻類為生。
台灣河川上游激流中常見,數量頗多。
錐螺 檢視圖片形態習性:屬於軟體動物淡水螺類,殼細長成錐狀,殼長約2至5公分,口徑狹小它,殼每一螺蚊都有數條切刻線。
它棲息在河床石礫或石塊上,以食腐敗有機物為生。
澤蟹 檢視圖片形態習性:背甲寬2~4公分,呈淡清色或赤褐色,是唯一棲息在清澈水域的蟹類。
台灣鏟頷魚 俗名: 魚、苦花、苦威、苦偎、齊頭偎生態習性:本種的分佈僅限於各河川上游,水溫低於20。
C之河段,中下游則較少,或僅在冬季才能發現。
東部河川之中下游因流急而水溫仍低,因此分佈可達較低海拔(100公尺)之溪流。
主要以水底岩石之附著性藻類及水生昆蟲為食。
可以長至50公分以上,體重超過750公克以上,但平常僅約15~25公分左右。
頗受釣魚朋友之喜愛。
分佈:本種的分佈甚廣,除恒春半島上之短小河川外,全省各地山區溪流的上游均有。
高身鏟頷魚 檢視圖片俗名:高身 魚、赦免、免仔生態習性:本種是本省特有的淡水魚,僅在南部及東部溪流之中才有其蹤影。
喜水流湍急,水流量較大之流域。
以附著於石頭上的水生藻類和水生昆蟲為食,成長迅速,體長最大可達50分分,平常約25~30公分,體重約0.6公斤。
因為河川環境受到破壞以及各種違法毒、電魚毫無限制,本種的數量已較稀少。
目前已被列為保護的種類,禁止以任何的方式捕捉。
分佈:高屏溪、卑南大溪、秀姑巒溪、花蓮溪。
香魚 檢視圖片生態習性:背甲寬2~4公分,呈淡清色或赤褐色,是唯一棲息在清澈水域的蟹類。
台灣間爬岩鰍 生態習性:背甲寬2~4公分,呈淡清色或赤褐色,是唯一棲息在清澈水域的蟹類 縞石蠶 檢視圖片形態習性:形態特徵是有腳3對,無翅,腹末有尾鉤。
體呈蠕蟲狀,體長約1.2公分。
胸部背板骨化,腹部腹面具枝狀氣管鰓。
它生長於輕度污染水域之河底石下,綴結細石築成固定管狀巢棲身其中,有時可離巢外出活動,以食藻類為生。
台灣河川中、上游常見,數量頗多。
網石蠶 形態習性:腹部腹面具氣管鰓,尾肢基部有長毛囊。
以沙粒建造貝狀的巢,巢通常固著在石下的石面下。
網石蠶幼蟲也會在石上或石間結網,用以濾取水流中的植物碎屑或有機物為食。
水蠆 檢視圖片形態習性:形態特徵是腳3對,有翅芽,尾呈短的突起或3根長的葉狀鰓。
最特殊之處是有捕捉食物用之巨大下唇,以捕食其他水生昆蟲為生。
它棲息在緩流或靜水之河底石塊下面,在急流中易被沖走 小裳蜉蝣 形態習性:體長大多在1公分以下,主要生活在緩流處。
軀體扁平,有7對鰓,第一對呈針狀,其他六對鰓均呈葉片,鰓具有三分叉,腹末具有一對尾毛及一根中央尾絲。
雙尾小蜉蝣 形態習性:形態特徵是有腳3對,長條狀尾2根,故稱雙尾小蜉蝣。
有翅芽為暗褐色,鰓小型成片狀,體長約0.6公分。
它生長在急流或緩流水域,多棲息於河底石塊下面,以食藻類為生。
石蛉 形態習性:形態特徵是腹部各節的兩側有絲狀突起物和鰓,體長約3至7公分,沒有長條尾巴。
口器發達,以捕食水中昆蟲或其他動物為生。
它生長在河川較之底部石塊間,伏行於石塊間捕食動物,故有「蛇」蜻蛉之稱。
脂鮠 俗名:淡水河鮠、三角鉤、長鰭鮠生態習性:主要棲息在流水緩慢之水域底層,性情兇猛。
通常的活動以夜晚為主,白天則潛伏在水底或洞穴。
本種為肉食性,以小魚、蝦和各種水生昆蟲為食,體長通長在12~25公分之間,由於背鰭和胸鰭共有三根硬棘,故有三角鉤之名。
胸鰭硬棘張開後鰭基可以卡住,硬棘不易倒下,是其厲害的防身武器。
分佈:淡水河、大肚溪、曾文溪 台灣馬口魚 俗名:山漣仔生態習性:本種是本省特有種,通常分在河川較上游河段,雜食性,可長至15公分左右。
性喜冷水域,善跳躍,貪吃,有的時候體型會變的極度肥胖。
分佈:本省西部各河川中、上游及小支流中較普遍。
台灣石 俗名:石斑生態習性:本種生活於各溪流中游,在水流急湍或較清澈之溪潭中,白天喜鑽入石縫裡,夜晚則四出覓食,幼蟲卻整天穿梭河岸石頭間。
雜食性,主要以攝食石上的藻類,以及水生昆蟲。
雌魚、雄魚的吻部均有追星,雄魚個體較小。
通常可長至15~20公分。
魚卵有毒,如誤食會引起腹瀉、頭痛、嘔吐,應特別注意避免食用。
分佈:本省西部各河川均極普遍分佈。
台灣纓口鰍 俗名:石貼仔、鹿仔魚、花貼仔、肉貼仔生態習性:本種是台灣特有之魚類,棲息在溪流中之湍急河段,主要以啃取石頭上藻類為食。
通常可長至6~12公分。
分佈:只見於台灣西部自淡水河以南至濁水溪,各溪流之中、上游均有。
水蛭 形態習性:體呈扁平狀且具有伸縮性,在身體的兩端有吸盤,將身體固定以防激流沖走。
平常體長約1.5公分,伸長可至3公分。
它棲息在中度污染的水域附著於河底石頭的底側,以食腐敗有機物為生。
大口螺類 形態習性:口徑超出體高的一半,以水生植物碎片及有機物為物。
姬蜉蝣 形態習性:形態特徵是具有腳3對,長條狀尾3根,有翅芽。
腳短,腿節粗壯,前腿中央處生有環狀刺毛。
體長僅約0.3公分。
它生活於河川中游緩流水域之石面上,有時在泥沙中不易被發現。
以食藻類為生,特別是以矽藻類為主。
極樂吻 虎 俗名:狗甘仔生態習性:通常棲息在河川中、下游,有時在河口可發現。
在池水清澈之湖、潭、水濱,亦常可發現。
喜歡散居在石頭縫隙或石頭下掘穴,並將卵產於石頭下。
卵孵化可直接在淡水中成長,亦可順流到海中成長,2~3月之後再溯河成長。
肉食性,喜食水生昆蟲、小蝦、小魚,可長至7~8公分。
分佈:全省各地溪流及池沼均有。
平頷 俗名:溪哥仔生態習性:本種魚生性活潑,棲息在河川中游附近,雜食性,喜歡追逐落水之昆蟲為食,通常可長至10~15公分。
分佈:本省西部各河川中、下游裡較普遍。
大眼華 俗名:大目孔生態習性:本種魚喜歡棲息於河川中,水流較緩慢之深潭附近,在中下層成群的活動。
水生昆蟲、小魚、蝦、藻類和植物碎屑為食,通常可長至約12~15公分左右。
分佈:淡水河中下游和水庫中。
粗首 俗名:溪哥仔、苦槽仔生態習性:本種幼魚之時為雜食性,成長後轉為肉食性,喜食昆蟲、小魚及蝦,可以長至15~20公分。
本種分佈極廣,自海拔一千公尺以下之溪流至河口,各型水庫湖泊及流水之溝渠,均有其蹤跡。
分佈:全省除花東兩地外之河川、湖泊中均極普遍。
條 俗名:克氏鱎、海鰱仔、苦槽仔生態習性:本種是低海拔之河川或湖泊中易見的小魚,喜歡群集在水面游泳覓食,行動迅速活潑。
雜食性,以藻類或其他水生昆蟲為食;通常可長至15公分左右。
分佈:本省西部各河川下游及湖沼中均有。
短吻鐮柄魚 俗名:車栓仔、短吻棒花魚生態習性:喜棲息於河流底部石礫上,以啃食藻類和水生昆蟲為生,通常可長至6~9公分。
喜歡群體棲息覓食。
分佈:本省淡水河、大甲溪。
褐吻虎 俗名:狗甘仔、川 虎生態習性:有部份的褐吻 虎是終生在河川中生活,另有許多具有洄游之習性。
雄魚會在河川中之石頭下築巢,卵則產黏附在石頭下方。
魚苗孵化後順水流降至海中成長,經數月之後再溯入河川中生活。
雜食性,極貪吃,通常不超過10公分左右。
分佈:全省各地溪流中下游均極普遍。
紅蟲 形態習性:體呈紅色,形狀類似孑孓,故有「紅蟲」之稱。
形態特徵是無腳,有觸角,腹末無呼吸管但有鉤爪,體長約1至2公分。
它生存於骯髒的水域,通常是潛入泥沙中,食腐敗有機物為生。
只要將泥沙攪拌,它便會向上浮起。
顫蚓 形態習性:形態特徵是體呈線狀類似蚯蚓,全身多剛毛,它生活於嚴重污染水域河床上,聚集在水流動的地方。
有時身體的一部分在泥中,另一部分在水中,一旦碰觸牠便立刻鑽入泥裡。
它以河床之沉積有機物為生,可在溶氧極低的河底生存,甚至溶氧為零時尚可生存。
數量極多,常聚集生存。
常有人撈集顫蚓類販賣,供作飼養熱帶魚之餌料。
水蟲 形態習性:此屬於甲殼類動物,外型和陰濕地方常見之鼠婦類似;具淡色之外殼,有七對足;外型和草鞋相像;體長在0.5~1公分之間。
另外,觸角長為此種小動物之特色。
大肚魚 生態習性:本種原係分佈在美國中部各地之小魚,喜好生活於靜水之池塘或緩流之表層。
以水面之小型昆蟲為食,是蚊子幼蟲孑孓的天敵,是控制瘧蚊傳播最好生物,在1913年左右由夏威夷引進至台灣之後,大量推廣至全省各地,現在已經極普遍,耐汙濁的水,同時亦能容忍高鹽分之半淡鹹水,最大長至4~5公分。
分佈:全省各地之池沼及部分河川之下游均極普遍。
泥鰍 俗名:土鰍、胡溜生態習性:本種棲息於河川下游、池沼、水田之底部淤泥表面,除利用鰓呼吸以外,會行腸呼吸,可生活於富有機物之泥沼中,冬季則潛入泥土中蟄居。
以濾食水中藻類、甲殼類、水生昆蟲和一些腐植質,可長至10~15公分。
分佈:全省各低海拔河川,池沼中或水田裡均有,亦有專門養殖者。
大眼海鰱 俗名:海鰱仔生態習性:通常棲息於海中上層,喜好在河口區棲息,亦常深溯入河川中游覓食小蝦和小魚。
分佈:全省各河川下游均有蹤跡。
吳郭魚 生態習性:本種為草食雜食,喜歡吃水生植物葉或藻類,可長至10~15公分。
產卵時係在河底挖掘一個碟形巢,產卵後親魚在旁守衛,一直到幼魚自由活動之後為止。
目前在河川中亦頗常見。
分佈:本種原產於非洲,而被引進至臺灣後,廣佈於全省各地河川及湖泊。
鱧魚 俗名: 魚、雷魚、斑鱧生態習性:喜歡棲息在水草較多泥底湖沼池塘中,善潛伏捕食魚蝦。
它可以直接呼吸空氣,可離水甚久而不死。
同七星鱧一樣具有護幼之習性。
通常可長至30~40公分,體重達1~2公斤。
分佈:除花東兩縣以外之全省各地河川及池塘中均有。
參考資料
http://ww2.epa.gov.tw/waterana/docs/idxgrade4.htm#1
無肺螈.....一種無肺ㄉ爬蟲類
不過
說老實話,希奇一點的水中生物
長的都比較奇形怪狀
淡水河邊,淡水河三號水門,淡水河紅樹林自然保留區,淡水河邊歌詞,淡水河英文,淡水河岸民宿,淡水河邊餐廳,淡水河3號水門,淡水河污染,淡水河流域淡水河,水生昆蟲,藻類,台灣的河川上游,形態,石蠅,有機物,台灣,河川,蜉蝣
語句|發音|大綱|詩詞|辭典|筆畫|相似|字義|楷書|題目|對聯|怎麼說|意思|造句|例句|字彙|主旨|隸書|文言文|解釋|成語|邀請函|古文|辯論|怎麼唸|稱謂|注音|部首|
參考資料: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02106434 台中銀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