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全球經融風暴金融風暴 2003年全球經融風暴
我想問 , 那次2003年全球經融風暴是為什麼 ?然後之前還有沒有更大的 ^^因為那次政府還發放了消費卷 , 然後隔年的經濟就有比較好了?謝謝優 , 要做報告 , 所以請給我詳細一点的資料 =))
版主同學 , 您好 : 坦白說 , 您的發問 , 有些問題 , 所以沒有人能 / 願意回答 ! 消費券 ~ 財政部國庫署 : http://www.nta.gov.tw/ch/01introduction/int_3600a01_list.asp消費券發放日期 : 2009 年 1 月 19 日 ( 民國 98 年 1 月 19 日 ) 附近 ( 時間上 , 有點距離 , 有些不確定 ) 馬總統 ( 第一任 ) 上任日期 : 2008 年 5 月 20 日 ( 民國 97 年 5 月 20 日 ) 發放原因 : 發生美國金融風暴 , 台灣的經濟相當疲弱 , 為了提振經濟, 發放消費券 ( 美國南山人壽 , 差點倒閉 , 出售 ~台灣南山人壽, 這個部份 , 版主是否有印象 ?) 美國金融風暴 , 版主想要瞭解的話 , 有一個網站 , 您可以參考一下 : 工業總會服務網 ( 財經文摘 > 全球營運 ) : http://www.cnfi.org.tw/kmportal/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magazine9710-463-9簡單來說 , 歐美的銀行 / 保險… 等金融機構 , 在營運上 , 多少有一些問題 , 在西元 2000 年網路泡沫之後 , 經濟成長的動能 , 已經有弱化的現象 , 可是呢 , 製造業 / 電子業 …. 等 , 仍有一些部份 , 過度投資 , 金融機構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 , 所以 , 財務槓桿 ~ 使用的相當嚴重 , 也就是說 , 透過 , 在資訊 / 實力不對稱的前題下 , 大玩財務槓桿的遊戲 , 碰到股市大跌 , 導至於財務出現了很大的破洞 . ( 風暴結束後 , 有一波 ~ 去槓桿化的聲浪 ) 在 2008 年的美國金融風暴之前 , 有 2 個世界級的經濟風暴 => 1 . 西元 1997 年金融風暴 2 . 西元 2000 年的網路泡沫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 外匯炒家 : 索羅斯 ( George Soros )起因 : 1997 年之前 , 泰國央行的外匯政策 , 相當僵化 , 對美金採行的匯率 , 經過計算之後 , 索羅斯認為 , 所以使用旗下的量子基金, 大量放空泰珠 , 泰國央行的匯率當然守不住, 對於其他的東南亞國家 , 如果不放手讓匯率貶值, 將會影響出口 , 於是呢 , 索羅斯一路的攻擊東南亞各國的匯率 , ~ 匯市 / 股市 , 當時有一個很大的波動 . 由於索羅斯 ~ 炒匯 / 炒股 , 在香港 / 台灣踢到鐵板 , 所以炒到南韓之後 , 就暫時的收手 . 影響的層面 : 相當廣泛 , 傳產 / 金融 / 電子 …. 等 , 都影響到 . 2000 年的網路泡沫 這一個部份 , 比較單純 , 在 2000 年以前 , 電子業算是新興產業 ,所以 , 政府 / 很多投資人 , 大量的金錢 , 投資在這個產業之上 ,電子業 , 在當時呢 , 可以說是 , 話說回來 , 電子業有大量的產出 , 可是呢 , 沒有相對應的需求 , 換言之 , 這一個區塊的投資 , 有一部份是 的 . 在股市裡 , 股價越高 , 所對應的 也要越高 , 當股價越高 , 卻沒有相對應的獲利 ,投資人就會在股市裡賣掉持股 , 進而放空 . 在網路泡末發生的前一刻 , 也就是碰到 ~ 投資人大夢初醒 , 大量賣出持股 , 有很多的網路相關公司~ 倒閉 . 影響的行業 ~ 電子資訊 / 網路業 以上呢 , 只是基本的介紹 . 要交出報告 , 這些資訊 , 當然還不夠 , 有 2 個機構 ,請版主去翻閱資料 : 台灣經濟研究院 : http://www.tier.org.tw/台灣綜合研究院 : http://www.tri.org.tw/最後 , 想送版主幾句話 => 末學在離校前, 跟同學一起寫一份 ~ 前 5 大產業的出口競爭力 ( 亞洲金融風暴之後 , 寫的 ) , 資料要找很多 , 請版主要耐的住性子喔 ( 數萬字 , 是有需要的 , 在此提醒版主 ) ! 以上 , 提供參考 !
亞洲大部分國家都受到金融風暴影響,東盟創立國和東亞的南韓被衝擊的程度為最嚴重亞洲金融風暴發生於1997年7月至10月,由泰國開始,之後進一步影響了鄰近亞洲國家的貨幣、股票市場和其它的資產價值。
目錄 [隱藏] 1 受影響國家及地區2 經過2.1 第一階段2.2 第二階段2.3 第三階段2.4 東南亞2.5 香港3 影響4 數據5 相關條目6 參考資料[編輯]受影響國家及地區印尼、南韓和泰國是受此金融風暴波及最嚴重的國家。
香港、寮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也波及。
而中國大陸、台灣、新加坡受影響程度相對較輕(中國在此次金融風暴前實行宏觀調控,並因市場尚未完全開放,使損失得到減少)。
日本則處在泡沫經濟崩潰後自身的長期經濟困境中,受到此金融風暴的影響並不大。
當時的亞洲四小龍台灣、南韓、香港、新加坡也因這場金融風暴,全部跌出四小龍之外。
[編輯]經過1997年6月,一場金融風暴在亞洲爆發,這場危機的發展過程十分複雜。
到1998年年底,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編輯]第一階段1997年7月2日,泰國宣佈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引發了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
當天,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下降了17%,外匯及其他金融市場一片混亂。
在泰銖波動的影響下,菲律賓比索、印尼盾、馬來西亞令吉相繼成為國際炒家的攻擊對象。
8月,馬來西亞放棄保衛令吉的努力。
一向堅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衝擊。
印尼雖是受「傳染」最晚的國家,但受到的衝擊最為嚴重。
10月下旬,國際炒家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矛頭直指香港聯繫匯率制度。
台灣突然棄守新台幣匯率,一天貶值3.46%,加大了對港幣和香港股市的壓力。
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數大跌1211.47點;28日,下跌1 621.80點,跌破9000點大關。
面對國際金融炒家的猛烈進攻,香港特區政府重申不會改變現行匯率制度,恒生指數上揚,再上萬點大關。
接著,11月中旬,東亞的韓國也爆發金融風暴,17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跌至創紀錄的1008∶1。
21日,韓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暫時控制了危機。
但到了12月13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又降至1737.60∶1。
韓元危機也衝擊了在韓國有大量投資的日本金融業。
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
於是,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風暴。
[編輯]第二階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風暴再起,面對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印尼開出的藥方未能取得預期效果。
2月11日,印尼政府宣佈將實行印尼盾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的聯繫匯率制,以穩定印尼盾。
此舉遭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美國、西歐的一致反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揚言將撤回對印尼的援助。
印尼陷入政治經濟大危機。
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價跌破10000∶1。
受其影響,東南亞匯市再起波瀾,新元、馬幣令吉、泰銖、菲律賓比索等紛紛下跌。
直到4月8日印尼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一份新的經濟改革方案達成協議,東南亞匯市才暫告平靜。
1997年爆發的東南亞金融風暴使得與之關係密切的日本經濟陷入困境。
日元匯率從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兌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兌1美元;5、6月間,日元匯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兌1美元的關口。
隨著日元的大幅貶值,國際金融形勢更加不明朗,亞洲金融風暴繼續深化。
[編輯]第三階段1998年8月初,乘美國股市動盪、日元匯率持續下跌之際,國際炒家對香港發動新一輪進攻。
恒生指數一直跌至6600多點。
香港特區政府予以回擊,金融管理局動用外匯基金進入股市和期貨市場,吸納國際炒家拋售的港幣,將匯市穩定在7.75港元兌換1美元的水準上。
經過近一個月的苦鬥,使國際炒家損失慘重,無法再次實現把香港作為「超級提款機」的企圖。
國際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時,在俄羅斯更遭慘敗。
俄羅斯中央銀行8月17日宣佈年內將盧布兌換美元匯率的浮動幅度擴大到6.0~9.5∶1,並推遲償還外債及暫停國債券交易。
9月2日,盧布貶值70%。
這都使俄羅斯股市、匯市急劇下跌,引發金融風暴乃至經濟、政治危機。
俄羅斯政策的突變,使得在俄羅斯股市投下巨額資金的國際炒家大傷元氣,並帶動了美歐國家股匯市的全面劇烈波動。
如果說在此之前亞洲金融風暴還是區域性的,那麼,俄羅斯金融風暴的爆發,則說明亞洲金融風暴已經超出了區域性範圍,具有了全球性的意義。
到199
全球經融風暴英文,全球經融風暴原因全球經融風暴,索羅斯,財政部國庫署,金融風暴,泰國央行,消費券發放日期,匯率,George Soros,美國南山人壽,索羅斯一路
銀行|補助|經濟|退休|GDP|拍賣|房貸|頭期款|數據|支票|匯款|成本|利率|現金卡|內帳|毛利|兌換|借款|貸款|外匯市場|開店|繳款|報關|匯率|貿易|手續費|警示帳戶|外幣投資|貨幣|
參考資料: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12121205241 金融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