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97大限的背景 回歸後在政治 經濟上的影響香港東亞銀行 香港97大限的背景 回歸後在政治 經濟上的影響
香港97大限的背景 回歸後在政治 經濟上的影響香港97大限的背景 回歸後在政治 經濟上的影響這是兩部分 第一是背景 第二是影響拜託各位幫忙..
「七一」之後儘管在經貿上香港與中共分屬兩經濟體,而事實上在這兩個經濟體的背後只有「一個主權」──中共。
香港的回歸將使中共所掌握的經貿外交資源大增,對於此一趨勢,我們不應輕忽,且應早思因應之道。
壹、從世界的「東方之珠」到中共的「東方之珠」 香港在國際金融、航運、勞務及貿易上耀眼實力令人側目;以1995年的資料來做說明,在總體經濟表現方面,香港是世界第八大貿易經濟體,進出口總額達3667億美元;擁有之外匯存底居世界第七位,達570億美元;在交通運輸的表現方面,香港除了是世界最大的貨櫃港外,在空運方面也分居世界第二大貨機與第三大客機運輸中心;此外,國際投資的角色上,香港不只吸引了大量的外來投資,根據聯合國世界投資報告(UN World Investment Report),香港同時也是位居世界對外投資資金來源的第四位,金額達25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英國、德國;其中香港的投資對象又以東南亞國家──印尼、泰國、越南、菲律賓等國為主。
基於上述因素,香港97以後是否能夠維持高度的發展廣受國際注意。
然而,香港在主權回歸大陸後與中國大陸兩股經貿勢力的合流更值得我們注意。
如果我們把香港與中共的經濟實力合計一起計算,其數據也頗為可觀;僅以95年之統計數字計算,兩地之合計總貿易額約6500億美元,遠超過台灣的2150億美元,且足與歐聯(14870億美元)、美國(13550億美元)、及日本(7790億美元)相比;在外匯存底方面,兩者合計也約在1500億美元左右。
再從兩者之間的經濟互動來看,中共是香港最大的貿易伙伴,香港也是中共僅次於日本的第二大貿易伙伴;香港同時也是中共最大的外來投資約佔中共外資的60%,至1995年底止累計約達2336億美元,相對的中共也是香港最大的外來投資者,金額估算約在250億美元左右。
隨著香港回歸之後,兩地的關係必將更加密切整合,面對如此龐大的經貿圈與其所隱含的商機,很難不為國際所重視,也正因為國際各國之重視而引伸出中共經貿外交的籌碼,對國際政治經濟之影響力不可忽視。
香港回歸中共之後,儘管在經貿與中共分屬兩經濟體,而事實上當這經濟實力的背後涉及外交事務時,其背後只有「一個主權」──中共。
在中共主控外交的情況下,香港的經貿成就便成了中共當然的外交資源,而也勢必對我經貿外交構成威脅。
貳、中共外交上的「東方之珠」 今(86)年7月1日,中共接收香港後,儘管中共聲言依據香港特區基本法在港實施「港人治港」、「一國兩制」,賦予香港「高度自治」,企圖維持或進一步繁榮香港在經濟上的表現;但是,所謂的高度自治僅止於經貿、金融、文化等事務,並不包含外交及國防事務。
香港基本法一五一條中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在經濟、貿易、金融、航運、通訊、旅遊、文化、體育等領域得以『中國香港』名義,單獨向世界各國、各地區及有關國際組織保持和發展關係,簽訂和履行有關協議。
」但畢竟此一條款仍離不開基本法第一條所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份」,與第十三條「中央人民政府負責管理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有關之外交事務」之規定。
從基本法的規定來看,香港在國際經濟外交上的角色很難保有其「獨立自主」,在外交事務仍由對其行使主權的「中國」掌理下,香港也因此順理成章的成為中共經濟外交上的工具。
參、中共利用香港手法 有關中共利用香港作為其外交籌碼之手法大致有下列幾種:(一)利用各國現有在港既有政經利得進行脅迫 中共利用香港移交與我邦交國領事館去留問題大作文章已不是新聞。
中共利用美國軍艦97以後繼續停泊香港之問題間接促成3月間中共3艘軍艦造訪美國聖地亞哥海軍基地,開啟中共與美國海軍軍艦交流之門。
此外,在今日政治、經濟密不可分的國際關係中,經貿事務與外交事務很難加以明確區隔,在國際政治中經貿實力原本就隱含著一股龐大的影響力。
從我國與巴拿馬關係的微妙變化亦可略探端倪。
中共利用香港主權移交的機會以領事館與巴拿馬籍貨輪對香港高度依賴的問題要脅巴拿馬改變與我現有之關係已是人盡皆知之事;但是,如果我們從中共─香港與巴拿馬的貿易關係來看,也不難看出巴拿馬政府所受之壓力。
中共與巴拿馬在1995年時貿易額即已達6億3百萬美元,遠超過我國的2億4千萬5百萬美元;但若將香港與中共和巴拿馬的貿易額合計則高達16億美元,中共在此槓桿中所能施加的力量可想而知。
(二)利用香港在現有國際組織中的地位 在現有經貿事務與外交事務很難加以明確區隔的情況下,香港儘管可以獨立自主的參加非以國家為單位的國際組織,但是,若以香港在亞洲經濟合作會議與世界貿易組織的參與為例,吾人應如何定位香港在亞洲經濟合作會議與世界貿易組織的參與應屬經貿事務或是外交事務?香港在與會時是否能獨立自主的提出其立場或進行表決?是否應聽從中共中央之指示?又中共是否能以香港目前在世界貿易組織之地位對我入會案進行不利我國之動作?若香港在此等組織中之表決皆需仰中央之指示,如此一來,部份國際組織中等於將出現中共一國兩席之現象,對我國參與之國際組織更形威脅。
(三)利用香港既有之政商人脈 除了中共─香港在制度上的關係外,香港回歸後,原在香港擁有大量投資與既得利益的政商關係更不能輕忽。
原本將香港視為進軍大陸跳板的外資企業在香港回歸後,為了其本身商業利益,很可能轉為主動代替中共遊說其本國政府的生力軍,一如美國六大企業為了其本身在中共的潛在商機,主動在美國國會替中共從事遊說一樣。
此外,部份港商與僑民也可能由於受到「回歸中華民族」心態之影響,「在民族情感」的號召下主動為中共說項,或傾向以中共之國家利益來做考量,協助中共從事外交活動。
最明顯的例子是日前媒體所報導──香港富商對美國頂尖大學的捐款,提供中共高級將領前往美國受訓之機會;以及中共透過與其關係密切的香港和記黃埔港口控股公司得到巴拿馬運河兩個具有重要商業與戰略價值的河港口承租權。
上述兩例看似獨立之個案,但若與中共對美獻金案中,華裔商人在獻金案中所扮演的角色一併對照來看,其所顯示出來之趨勢頗值得警惕。
倘駐港外資企業和港商既有的國際政商與人脈關係多數倒向中共,主動為中共說項,或從事有利中共之活動,勢必對我國外交構成嚴重之挑戰。
肆、結論與建議 對於中共接收香港對我外交所產生之威脅我國應該針對下列數點及早因應:(一)加強彙整各國在港與大陸之投資與經貿關係之資料,以便評估對我外交所可能產生之效應。
(二)加強對港商及我僑民活動之掌握,並應防範僑民倒向中共,從事替中共利益遊說之活動。
(三)觀察香港在國際組織中之活動,若真有中共假香港地位打壓我外交活動或有一國兩席之現象出現,宜提請國際社會注意此一現象。
(四)對於以台灣替代香港金融、航運、勞務等中心之方案宜趁各國仍觀望香港前途未明之際加速推動,否則若待香港移交之事塵埃落定後再辦,只怕先機已失。
◎分析:香港的前途在哪里?--------------------------------------------------------------------------------【大紀元7月2日訊】BBC7月1日分析報導,香港主權移交在1997年歷史性的一刻後經歷了5年,這5年在香港人記憶裡留下的,有97的金融風暴、負資產、禽流感、新機場的混亂、居港權爭議、陳方安生的突然離去以及失業率的颶升等等…… 在主權移交的第5年,香港人的心情,正如特首董建華在宣誓就任的演講中所形容的,是"複雜而沉重"的,在負資產和高失業率陰影的籠罩下,哪怕現在沒有陷入負資產及失業困境的港人,有何嚐不是在擔心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輪到自己? 新的一任特區政府在中央領導人的祝福下走馬上任,港人在無耐之中只好接受小圈子選舉產生的新一任特首以及一幫由董建華欽點的問責官員組成的政府班子。
民意調查 主權移交前夕香港大學曾經發表過一份民意調查,顯示香港市民對特區政府的不滿程度又有上升的趨勢,除了對政府的整體表現不滿外,對香港目前的經濟狀況不滿的市民達到77%。
有香港報章發表評論,指香港市民已經從失望變成絕望,而他們也清楚地看到政府提出的經濟轉型等等的解釋,並沒有能夠為香港提出解決經濟困境的實質辦法。
香港人在主權移交前一直享受著種種強勢經濟帶來的優越感,港人到內地,也是以帶著優越感前去的。
5年時間過去了,香港竟然淪落到需要內地的援助才能有擺脫經濟困境的能力,而香港人,則要放下過去的優越感到內地去開拓也許在香港不再有的機會。
香港97主權移交的時候,當時的失業率僅為2.2%,剛剛上任的工商科技局局長唐英年在上任前夕曾經對傳媒公開表示,在其有生之年不大可能會看到目前高達7.4%的失業率回復到主權移交前的水平。
針對失業的問題,董建華在就職典禮的演講詞只是提到再培訓,不過過去幾年政府已經提出的多個職業再培訓計劃,特區政府只是把本來在特首選舉前就會出現的失業人口,以再培訓延緩到董建華上任後才暴光。
再使出同一道板斧,效果將會如何也可以想像得出。
難題和挑戰 新的特區政府班子除了要面對使香港擺脫經濟困境的難題,政制事務上也面臨這重大的挑戰。
新出爐的高官問責制一改香港沿用多年,以公務員隊伍為政制管理主導的政府架構,不少香港人都把問責制的政制改革視為董建華以香港民眾利益作為賭注的孤注一擲,贏了是其領導有方,輸了,則由香港人來承受後果。
不少海外媒體把國家主席江澤民在特首及特區政府官員就職典禮上的演講,強調政府高層官員及公務員隊伍要"自覺"地支持行政長官,視為是針對進來一段時間香港特區政府和公務員隊伍之間的一些矛盾而特別提出的。
前政務司長陳方安生在周一早上出席新一屆特區政府官員就職禮後指出,最近連串的事件使公務員在多方面受到衝擊,士氣低落。
陳方安生提醒特區政府新班子對這一情況重視,盡快採取措施恢復公務員隊伍士氣。
董建華把過去在其領導下特區政府的過失歸咎於民主黨派的干擾,以及來自公務員隊伍的舊特區領導班子的不配合,可是在以陳方安生為代表的"舊港英政府勢力"離開政府領導架構後,正是香港經濟由99年底和2000年初高達15%的增長率下跌至2001年底和2002年初負增長的開始。
如何走出困境 香港《蘋果日報》在主權移交前夕所作的一項民意調查再次顯示,超過60%的受訪者對政府過去5年的施政感到不滿,同時接近70%的受訪者表示在過去5年裡生活質素變得差了。
香港一直是不少內地人士嚮往的地方,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出現內地人士爭取居港權的問題,證明香港具有港人藉以為榮的優越生活以及自由,不過,相信不少的香港人都無耐地承認這種優越感在過去的5年變得離他們越來越遠了。
在香港主權移交的前夕,陳方安生也一改過往從不評論特區政府事務的做法,執筆為英國《金融時報》撰稿,向特區政府進言,提出不要用香港納稅人的金錢在內地設自由貿易區,以免使"兩制"的界線模糊,同時不利於香港國際大都會的地位﹔不要為經濟利益放棄香港擁有的特質,刻意去拉近香港和內地之間的區別﹔不要期望北京來拯救香港,因為這不切實際﹔而對於高官問責制的實行,陳方安生也希望特區政府避免"用人唯親"而是"任人唯才"。
儘管不是說陳方安生說的都是對的,按她說的辦就一定能夠讓香港走出種種困境,不過,我們仍然能夠看到短短數語裡一針見血地點出過去5年特區政府施政的失敗之處。
董建華領導下的新一屆特區政府,在新的任期裡,如何實現其在就職宣誓中提出的恢復香港市民對前景的信心,又何嚐不是一個對董建華及其問責官員班子的一個巨大挑戰。
參考資料
知識
貞觀之治|鴉片戰爭|八國聯軍|馬關條約|李清照|慈禧太后|毛澤東|義和團|靖康之難|南京條約|五胡亂華|雍正|天地會|太平天國|中法戰爭|白蓮教|九一八事變|康熙|伊犁條約|鄧小平|中日戰爭|西安事變|印刷術|南京大屠殺|北洋軍閥|文成公主|八王之亂|北京條約|北洋水師|火藥|乾隆|甲午戰爭|百日維新|
參考資料: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5041608193 香港東亞銀行
留言列表